《教育参阅》刊发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经验做法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20-01-14浏览量:1039

我校扎根地方,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深度融合和校地合作互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18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编辑出版的第31期《教育参阅》以《衢州学院: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校高水平建设》为题,介绍了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全文如下:

衢州学院: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促进学校高水平建设

衢州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型”办学定位,始终围绕省市战略谋发展大局。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校高水平建设,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城市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

一、三连三通,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上下连接,打通新技术研发-应用路径。学校引进优质研发资源与自身学科优势、地方支柱产业相结合,打通科学到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上联高水平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学校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等共建研发中心5个,助力浙大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复旦-衢州绿色金融研究实践基地、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的建设。三年来,通过共建的研发中心,共有院士、知名专家、教授来衢州服务200余次,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

下接企业发展需求,共建创新平台。学校树立“有什么样的企业难题就建什么样的平台”理念,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一线集聚。与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企业三方合力共建博士工作站55家,一对一精准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服务涉及数字经济、氟硅钴新材料、美丽乡村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是左右连接,打通新旧动能转换路径。学校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

左抓产业创新化,产学研用相结合,打造区域“立地式”研发服务的高地。学校组织开展“双走进、双服务、双促进”专项活动,即,衢院走进衢企、衢企走进衢院;服务技术需求、服务人才需求;促进衢企高质量发展、促进衢院高水平建设。一年来,市经信局组织上百家企业来校对接,教授、博士走访调研企事业单位536家,计1300余人次,征得技术难题352项,达成合作意向150余项。

右抓创新产业化,产学研创相结合,打造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学校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创业内涵,创建“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的实践体系,构建起资源要素齐全,教育功能一体化、双创活动社会化、项目孵化系统化的“一全三化”式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孵化出科技型小微企业48家。被评为省示范性创业学院、省双创示范基地。

三是内外连接,打通大学集群知识溢出与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需求间的路径。学校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将省边际劣势转换为省边际中心的优势,领跑省边际应用型大学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内抓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习者创造价值能力提升。学校主动把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秉持“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的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从订单培养、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到打造产业创新综合体转变,有关做法得到省领导的批示肯定。持续打造优良校风学风,实施 “项目导师制”,培养学生发展能力,2018年学科竞赛在全国1200所高校中位列174名,2019届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达到17.08%

外抓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领跑省边际应用型大学建设。学校认真落实衢州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部署,2018年牵头成立“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建立并实施“八互八多”共享机制,搭建四校四地产教融合互通平台,将省边际劣势转换为省边际中心的优势,领跑省边际应用型大学建设。

二、两转两化,促进学校高水平建设

一是把技术难题转为研究课题。学校充分发挥人才与智力优势,积极将地方行业企业技术难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论文和专利,实现服务促进研究、研究提升服务。近五年来,共有发明专利20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7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获市级以上成果奖80余项,其中省级成果一等奖1项。

二是把服务成果转为教学资源。学校坚持以高水平应用性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企业出题、教师析题、学生答题”,将最新服务企业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应用课程,将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作为教学内容。近三年来,依托各类服务平台和服务项目,和企业共建教材10余部,形成相关学生毕业设计课题885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21项。

三是把产业特色化为学科专业特色。学校聚焦衢州“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建设,主动对接产业链,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专业建设,强化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

四是把地方资源化为办学资源。衢州市委市政府20196月专门出台文件支持学校高水平建设,明确2019-2023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校建设。企业因学校服务能力的提升也纷纷寻求合作,2019年签订校地校企重点合作项目20余项,外来经费近2000万元。

三、一心一意,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

一是结合人才需求,建立人才驿站,共同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学校充分发挥人才驿站作用,出台政策,打通政策壁垒,畅通人才融合渠道,为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学校的服务;通过实施 “1512”人才提升工程,实现到 2023年,拥有10名国家级人才、50名省级人才、100名行业人才,200多名博士的目标,将学校打造成区域人才集聚的高地,争取成为硕士点授予单位。

二是结合产业发展,成立两大学院,共同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学校紧跟衢州市深入实施“1433”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和“美丽经济幸福产业”的步伐,整合优化办学资源,创建“衢州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衢州学院美丽经济学院”,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共同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和生态山水美城。

三是结合区域发展,实施八大行动,共同打造“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学校贯彻教育大会部署,回应新时代教育使命,“用最好的教育成就最好的衢州”。聚焦衢州市重点领域,精准对接“八大任务”,制定服务衢州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产业人才精准培育、科技提升助力等八大专项行动,切实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宣传部 吴兰兰)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