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衢院】寿伟克:清晰与模糊的临界点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21-03-31浏览量:1200

看到伟克兄的作品后有很多话想说,可不知如何开头。好的绘画,摄影、雕刻、音乐…等等艺术美,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信息量过于庞大,生命彰显无限意义。

在他的朋友圈常常会惊叹于其作品的感染力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因此,偶尔针对某些作品,我会向他请教,并作简单的交流,非常感谢他毫无保留的展现艺术才情。尤其是在意大利留学回国之后,他的作品几乎呈现出一种无法解释的密印。在我看来,他目前的创作状态和那类充满激情燃烧的生命火焰并无区别,正如他说:“在意大利我感觉到自己在燃烧,现在我又进入那种重复的燃烧感……”这份创作的激情蓓育着人性的花朵。

他谈论着绘画,滔滔不绝的从古典到当代,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到日常所见的各种存在于自然中和生活里遗留的痕迹。他说着拉斐尔 、梵高、毕家索以及更多艺术家的名字。他的眸光在颤抖…… 描述时那认真的样子,我仿佛看到远古和现在,他们和他同时存在。果不其然,“艺术家的皮肤是裸露在风中的血管……” 这句话用在伟克兄身上最适合不过。

我这个不懂绘画的人在闯入一个毫无秩序的艺术深渊,并且口无遮拦地在他赤诚的眸光前,表达着对他作品所流溢出的神秘气息,作模糊的描述。这几年他系统的大量的学习与创作,这种饥饿感促使他在艺术思想和绘画技巧上不断地精进,这又让我为自己对喜欢艺术所拥有的那丁点敏感而感到羞愧。

几乎每日画画的他满腔的执着劲儿,在我们这个年代实为可贵,那些高调夸张的创作方式,也许并没有说出理想的原创思想。然而能够将这份激情化作平和的耐力去创作,使其创作的火焰始终持有燃烧着的衡温状态,在不断的探究,挖掘、追溯,在一个个艰难又自我享受的过程里,体验着绘画的色彩与线条的妙趣。这实在是太难了!

去年的3月份,看到他的中国佛教石窟、上海外滩等系列绘画。我情不自禁地发给他几张几年前我在龙门石窟拍的千佛洞照片,然后告诉他“我看到了你画中的‘在模糊与清晰的临界点’的某些呈示”。他表示惊讶,似乎得到某种内在的共鸣与肯定。

回国后他的这一系列作品开始有了神秘主义意味的经历,绘画中的流畅与凝聚,兴奋与惆怅,紧张与闲散,这所有的特质在笔端幻化成明晰与模糊的距离。试图通过晦涩的结构与两者兼容,并和这个世界产生链接 ,阐述不确定性的边界环境,以独特的笔触表达某个时刻里恍惚超然的时间语言。

众所皆知,他对图像的敏感和绘画的天赋在他以速写的方式随意勾勒的同时,抵达了一次次精神碰撞,也让观赏之人无比赞叹!诸如此类的积累与沉淀使他走向更高层次的转变。从雕刻的呈现转化成绘画时必定经历了无数纯粹的瞬间 ,越是纯粹,越涤荡着深刻的纹理。

我尤其欣赏他画中作为雕塑部分的清晰状态,往外沿扩逐渐模糊的呈现,将实体的神像以绘画的实虚方式,在其中注入个人的审美旨意,恰当处理出的契合与和解。

毋庸置疑,这是N个瞬间的与自我的内在和解!《婆罗浮屠》和《敦煌》正是这样一组在时间里风化的生命,其历史已在时间里形成。那消失的要如何才能得到拯救?艺术家们对时间与其消解相关联的事物都较为敏锐,往往通过经验的深刻到达一种圆融的认知。由此众多的艺术形式暂且凝固了时间,绘画的方式显而易见。过往仍在,记忆中的真实如此清晰。 

我仍深刻地记着它们,正如伟克兄记忆着幻像中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那些残垣断壁在历史多次的灭佛运动中,依然在时间的弥留下禅定自如。然而它们遭受的浩劫与遗留至今的样貌深深涤荡着我们的灵魂。岁月的风化像是在抚慰它们的伤口,而他的墨迹是各种渗入伤口的路径,更是凝固路径的治愈的时间。

伟克陶醉于绘画的妙趣,体验绘画深刻的语言,享受着色块与线条的无限叠加、堆积及消融,恰恰是他关注生命欲望和死亡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笔笔精雕细琢和畅快淋漓的挥散,在最细微处呈现辽阔的风景。

这似乎是一场场正在经历的事件,我则将这些事件看作是“间隙中的生命岛屿”。若隐若现的线条与色彩发挥着呼吸的空间。每个空间都是完满自足和遗世独立的自我,在时光里淹埋着凛冽的深刻和轻柔的覆盖。

事件随着自身的发展具有其内在意义,不一定要转变为具体形象。在伟克的画里我还看到一种隐忍与毫无逻辑的自由图腾,时有进攻,时有逃离。使他在熟悉又陌生,清晰又模糊的状态中汲取未知的新元素:即两种反向和无法比较的现象通过意志的某种作用恰到好处地融合。构成他作品独特的含义!我深信这种只发生一次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存在着。在融合的细节里,在间隙中产生 。

因此每次触碰的事件都那么的真实。就如伟克所说:他崇尚真实之美。但人们又不能给真实下定义和作详细的概括。真实鼓励着并激发着人性的美!

他除了在绘画历史演绎中得到了清晰的脉络和丰富的滋养外,还在绘画的材料与各种方式的尝试中试图革新,并且提到了艺术的追本溯源。我想更多的是他通过对原初观察生活中的鲜活事物,将其幻化成绘画中的艺术气息,以此来表达他最初的心迹,而收获更多的惊喜。创作中的惊喜往往不是机械式复制,毫无创意的临摹和无意识的跟进。意识早于行动之前抵达,思想浇灌着最初的花朵。

艺术家们创作着作品,从最初的构思绝非无形式到创造中偶然激发的灵感贯穿整个作品。最终它因“感伤”即个人情感来设立艺术内容,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言“艺术本来没有独立的内容。”如此一来就好比人类的感伤在艺术中的渲泄作用。在情绪涌动的瞬间由此抵触或更融入情境的创作,可以使经历的每一次情感都是一次微乎其微甚至是毫无症状的涌动。

那么,亲切的情感和深心的苦乐,是必然也是惟一穿梭的线索。是黑格尔关于“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然而他又说“艺术是超越情感的”,我想这大概是以“客观的森林与主观的树木”或者是“上帝的旨意”如此论证。大千世界目极之处都是艺术家摄取的素材,心始终是源泉!少则不可言传,多则普遍性,直到最后建立个人的宗教。

最后就用他发朋友圈里的一句话来作为结束语吧!“绘画如同禅修,拈花(执笔)微笑,不立文字,欲说无言,那就画吧……(文/左池)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