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浙江日报》以《扎根三衢办大学 双向赋能共发展 衢州学院书写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奋进答卷》为题,报道我校高质量发展成果。

近日,由衢州学院承办的“数智赋能·融合发展:全面建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研讨会暨23联盟2025年会在衢州举行。来自全国近70所高校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应用型大学肩负的使命担当。作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衢州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守“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发展定位,坚持“融入衢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发展之路。
同频共振育人才
这个学期,衢州学院迎来首批自主培养的58名硕士研究生。这不仅标志着衢州学院在高层次办学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更填补了浙西地区无自主培养研究生的空白,这将为衢州发展注入持续涌动的人才活水。
在衢州新能源领域工作6年的潘立宁考取了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他用“接地气”形容自己的入学初体验:“不管是专业学习,还是导师带的研究方向,都和本地产业需求贴得很近。”
硕士培养“接地气”正源于学校与地方发展的同频共振。衢州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负责人说:“首次获批的材料与化工、机械和教育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与衢州产业发展深度契合,能够有力支撑新材料、先进制造、智能装备、人工智能、教育提质等急需领域。”
衢州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学校初期由衢化公司创办,具有天然的“应用型”基因。虽历经变迁与发展,学校始终锚定应用型办学方向,培养重实践、会应用、知行合一的适需人才。
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学校乘势奋进,主动聚焦省“315”科技创新体系、“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衢州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和区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优化调整适配区域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结构,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校生规模从升本之初的5000余人到如今突破万人规模,专业从6个扩至33个,入选教育部7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高校之一,学科竞赛在全国67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中位列第26名。2025年,学校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367位,近五年提升了100余位次。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科教融合,推进协同创新育人,衢州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8个现代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推动课程共建、技术攻坚和项目共研,获省级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平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11个。
躬身实干促发展
10月18日,衢州学院召开建校40周年服务发展大会。会上,一大批赋能地方发展的高能级平台与合作项目揭牌签约。
全省空气动力装备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能源碳中和新材料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完成共建签约,为地方产业升级筑牢创新根基。衢州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南孔文化研究院、未来乡村学院2.0版、南孔家庭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等校地合作共建签约,进一步打通高校服务地方的通道。食品纸用抗菌保鲜剂NGAP20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半导体设备传输腔精密加工技术开发、面向新能源储能变压器温升特性关键技术研究等校企合作项目同步签约,推动科研成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扎根三衢,兴校荣城。衢州学院以服务求发展,以特色求跃升。自2017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博士工作站/创新站建设以来,迭代实施“111行动计划”,深化校地融合创新服务共同体建设。而今,135家博士工作站覆盖衢州全域,入选省级博士创新站10家。学校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博士学位教师数比升本之初增长56倍。博士团队与企业联合获批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向企业转化成果,助力企业开发新产品。
学校实施服务区域发展专项行动,建强衢州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省际合作发展研究院、未来乡村学院等平台,年均服务企事业单位400家以上,28.62%的毕业生留衢就业。依托浙江未来乡村学院(美丽经济学院)服务山区共富的校地合作相关案例入选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在科研赋能产业的同时,衢州学院同样注重以文化软实力助力区域竞争力。学校深化南孔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衢州)围棋学院建设,推动南孔文化基因解码与创新转化。出版《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南孔文化》等学术专著,主编的《孔氏南宗文献丛书》是明代之后的第一次系统编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系列研究”获批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为衢州打造四省边际“文化文明桥头堡”提供学术支撑。
开放融合创未来
衢州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活力枢纽。衢州学院深植于此,努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办学发展的动力。
2018年,学校联合武夷学院、上饶师范学院、黄山学院,发起成立“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为打破省际教育壁垒、推动高校协同育人按下“加速键”。
在联盟“八互八多”的共享机制框架下,连续举办六届四省边际高校联盟科技成果竞拍会;师生跨校研学,教育教学研讨、创意设计大赛等蓬勃开展。依托联盟基础,“浙闽赣皖省际绿色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应运而生,聚焦低碳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联合攻关,“四校四地”产教融合愈加深入。
2023年,学校进一步突破地域与校际合作边界,牵头组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23联盟”,并当选为首届理事长单位。联盟成立两年多来,始终秉持“联校联企联资源、共建共享共发展”的原则,联盟成员高校扩至132所,互访交流1200多人次,已成为成员高校信息互通、研讨互商、合作互助的重要平台和纽带。
与此同时,衢州学院还在积极“借梯登高”,加强与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衢州)、衢州复旦研究院、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膜材料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合作,进一步增强人才引育、科技攻关及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对衢州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支撑力、贡献力。
四十载风雨兼程,衢州学院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与城市共生共长,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奔涌激流中追赶跨越,在服务国家战略、助推地方发展的征程中彰显担当!如今,站在建校四十周年历史节点,衢州学院将牢记使命、乘势奋进,全方位融入和服务衢州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为推进教育强国、高教强省建设、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浙公网安备3308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