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经过四天的高强度角逐,我校参赛队伍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能力,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机器人学科竞赛之一,本赛事已连续举办至第26届,共设置工程竞技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武术擂台、救援机器人等24个大项竞赛项目,吸引国内332所高校的1600余支队伍、5000余名师生参赛,赛事规模与竞争激烈程度再创新高。本次比赛中,由邸海燕、石栋老师指导,何浩南、汪思齐、温玉灵、帅金浩、陈望祈五位同学组成的“CVVJ”队,以精巧的机械结构设计与高效的任务执行逻辑,在机器人旅游-机器人寻宝项目中摘得全国一等奖;由江晓亮、徐金渭老师联合指导,赵金源、欧阳怡旭、何奇昌、南欣昊、林垦五位同学组成的“无敌寻宝王”队,凭借对机器人运动控制与环境感知技术的精准运用,在机器人旅游-机器人探险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一等奖。
此次成绩的背后,是学校长期以来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布局与扎实推进。学校将学科竞赛作为检验人才培养成效、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给予资金、场地、设备等全方位支持;机械工程学院学科竞赛指导中心通过“广泛动员、精准组队、专项培训”的模式,为参赛队伍搭建高效备赛体系。备赛期间,从机器人的设计搭建、程序编写,到模拟场景下的反复演练,再到针对实战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迭代优化,指导老师全程陪伴,与队员们一同通宵达旦攻克技术难关,不仅提升了队员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团队协作、攻坚克难的综合素养。
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面向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需求,以新工科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基于“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营造“研创并举”双创教育新生态,将学科竞赛的技术要点、任务场景深度嵌入《机械设计》《机器人技术》等课程的实践环节,实施“小学分、多模块、预约式”工程实践机制,系统打造创新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赛、赛中学”,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具备机械工程专业知识、数字化设计、智能装备应用及跨学科协同创新能力的机械类应用型智造人才。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新工科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注入新动能。







浙公网安备3308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