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接力棒将温情传递――古稀老人三次致信胡伟校长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13-01-07浏览量:2535

日前,胡伟校长收到了来自衢州柯城区九华乡下彭川村七十多岁高龄的王远大老人寄来的第三封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我校师生无私帮助其孙子王昭文的感激之情。

2011年1月5日,胡伟校长收到了王远大老人的第一封感谢信,一段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由此被揭开;2012年6月20日,第二封感谢信又不期而至,让我们知道原来温情一直在延续。

那是2009的夏天,时任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的楼琛老师带着07级学生到衢州市九华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调查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彭川村的一户人家中,两位古稀老人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一个年仅9岁却命运多舛的孩子,那个孩子就是王昭文。小昭文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他人,后来又罹患“突发性关节炎”休学在家,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这为原本不幸的家庭更增添了一份忧愁。在征得昭文爷爷的同意后,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会成员迅速成立了一支阳光帮扶小队,开展了帮教助学志愿活动。

从2009年9月起,此项志愿活动已经得到了07级、08级、09级、10级、11级同学的积极参与,同学们一批接一批地毕业了,但这份爱还在延续。到如今,前后已有100多位同学参与了志愿活动,志愿服务累积时间超过了200天,近1800个小时。每一年的开学,都有老师和一批新的志愿者来到昭文的身边;每一个周末,都有1~2名志愿者来到昭文家中,为他辅导作业,跟他交流,陪他玩耍。在小昭文的眼里,这些志愿者更像是哥哥姐姐,是可以依靠、可以撒娇的亲人。

王远大老人在信中说,如果没有我校师生的倾情关注和热忱关怀,王昭文不可能如此顺利地继续读书。2012年9月新学期伊始,楼琛老师又带着肖丽英、方榴美等同学去为小昭文进行帮教。志愿者们天旱不怕热,天冷不怕寒,不管轮到哪位同学都认真耐心地为小昭文辅导功课,还根据他的优弱科目适时调整辅导方向。小昭文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学习成绩一直较好,其中英语成绩特别突出,前段时间还在衢州市小学英语口语比赛中获得了全市第四名的好成绩。

除了为小昭文补习功课外,师生们还非常关心王远大老人一家的生活。2012年3月中旬,师生们见老人家中的柑橘尚未售完,便主动提出将柑橘运到学校进行义卖,还组织同学们到他家中帮忙包装橘子。此外,他们还购买了复读机、台灯、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送给小昭文。

胡伟校长给王远大老人回信中写道:“得知王昭文小朋友在市级英语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并能努力、健康地继续学习,甚感欣慰!我校师生对他的帮助,并不图他回报,只是希望他和别的同龄孩子一样能够安心的上学受教育,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困境,创造美好的未来。等他自立以后,希望他能回报社会,把这种关怀与帮助带给别人,将“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把“爱”的种子播向四方。”(大学生记者团 万盈盈)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