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人民网》:“不给青春留空白” 衢州学院学生开发出校园APP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14-05-06浏览量:2967

2014年5月5日《人民网》:“不给青春留空白” 衢州学院学生开发出校园APP

一款包含“学院新闻、随身课表、快叫外卖、出行指南”等内容的校园专属APP(应用程序)“Sowhat”(注:那又怎么样),正在衢州学院师生的手机中传播开。这款软件的开发者便是来自学院的90后学生吴俊昊、杜宇东、喻振刚。

5月4日,记者找到“Sowhat”软件开发创始人吴俊昊,他正在寝室里搜集各种资讯并进行后台维护。在他看来,青春就得像“Sowhat”的中文意思,遇到任何事都要抱着“那又怎么样”的态度,或许有点叛逆,有点自我,但这正是青年一代该有的姿态。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吴俊昊是个热爱文学的人,最初他想做一本电子杂志,但他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家已不再愿意坐在电脑边获取信息,更多的是通过手机边走边看。

“不如做个既包括文学又有各种校园资讯的APP。”想到便行动,去年暑假,吴俊昊运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一点点摸索,到9月9日新生入学时,他正式向同学发布校园APP“Sowhat”。

“当时就我一个人在做,内容比较简单,只为大家提供一些生活小常识,校园资讯等。”吴俊昊说,创业需要志同道合的伙伴,当年10月,杜宇东、喻振刚的加入,为丰富APP内容注入了活力。

如今,“Sowhat”从最初的生活小常识已拓展为“一文一影”、“学院新闻”、“随着课表”、“快叫外卖”等10个板块,团队也从最初的1个人发展为来自不同专业的14人,下载量从几个人增至1500多人。

“我们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室,每半个月的集会就放在6号寝室楼的活动室,不过这些并不影响我们的激情。”吴俊昊说,由于每天大家都要上课,晚饭后便是“Sowhat”团队最忙碌的时候,14个人在自己的寝室,用各自的电脑来完成信息的搜集、分类、更新等工作。完成工作后,他们会通过网络进行讨论,有时也会瞎聊一番。

“Sowhat”问世不到一年,目前仅活跃于学院师生间,虽然也涉及校园周边的商店,但并没有引来投资者的关注,也没有任何营利,可“Sowhat”团队对此并不十分看中。吴俊昊说,营利并不是衡量创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对年轻人来说,关键是享受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不给青春留下空白”。(曾晨路)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