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qzrb.qz828.com/qzrb/html/2016-06/14/node_6.htm
手机扫一扫,古建筑模型在眼前
衢州学院教师用3D技术保护古建筑
吴昊斐 余蕊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很多珍贵的古建筑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或因各种问题正令人惋惜地渐渐消失。如何保护这些瑰宝,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建筑,加入到保护古建筑的行列中,是不少有志之士一直努力的方向。
日前,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以吴宁博士为首的团队,研发出简单便捷的手机视频建模技术,只要用手机拍摄古建筑的视频或照片,就能建立全方位的3D模型图,还能用3D打印机,将古建筑模型还原。
6月8日晚,记者来到吴宁的“数字3D工作室”,感受了一番现代科技与传统历史的奇妙结合。
国内首创手机视频3D建模
“以后你出门游览看到古建筑,只要用手机对这个古建筑的构件拍一圈视频或者多角度的图片,然后将这些素材导入我们的建模系统,不用几分钟,这个古建筑的全角度三维数字模型就能在电脑、手机上呈现。”在数字3D工作室里,吴宁边打开手机边向记者介绍他们研发的这个手机视频建模系统――“3D乡云”。
手机页面上,水亭门的一处古建筑斗�以3D模型图的方式,被生动地展示在记者面前,你可以任意旋转、缩放、把玩,其纹理雕刻无不清晰生动,仿佛就在眼前。而且这些3D数字模型可以通过数字雕刻、3D打印等技术实现100%原样复原,从而永久传承。
历经了百年风雨的古建筑建构,通过现代数字手段和可视化技术虚拟出来,以三维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古朴的古建筑仿佛穿越了历史向人们走来。
“我们的初衷是为古建筑建档,将建筑设计与计算机编程开发相结合,研发了通过手机视频来建立3D模型的技术。”吴宁向记者介绍,当前我国散布在古村落、古建筑中的各类精美构件数不胜数,但是由于风雨摧残,往往难以维修复原,而通过传统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建模工作量太大、成本太高。
通过“3D乡云”,再复杂的构件,也能轻松建模。“我们把很多博物馆想做的事给提前做出来了。”吴宁笑着说,“3D乡云”是国内首创的利用手机视频3D建模,这对古建筑甚至文物的保护及普及,都有很好的推广作用。
“我们还计划提供古构件防盗追踪功能,当你看到可疑的构件,用手机拍一段视频,并通过微信或APP一键上传,系统后台自动建模并匹配搜索,立马知道该构件是哪个村遗失的了。”吴宁告诉记者。
用高科技保护中华文化瑰宝
“零设备、零门槛、高精度、轻体量,是这项技术的主要特点。”吴宁表示,让高端技术走进民间,将来就算是村里的农妇也可以为自家的老建筑建模,并分享给全世界。
在“3D乡云”里,每一个古建筑构件,都有相应的介绍。大量的图片,以及其所在位置的GPS定位图,一目了然。
吴宁是名80后博士,本科和硕士读的是规划专业,博士选的是建筑专业,但他却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并自学成才。目前,这个团队除了他自己外,还有他的同事温天蓉老师、浙大团队和10多名学生。
“我们希望利用高科技手段,为保护古建筑贡献自己的力量。”吴宁说,除了开发手机视频建模外,他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十分注重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古建筑。
最近,吴宁给学生们的课题就是了解、熟悉一样古建筑建构,用3D打印技术,将该古建结构的每个零件打印出来,并进行拼装。当一件件古建筑的建构还原在眼前时,学生们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
“古建筑真的特别美,古人太有智慧了,没有一点钢筋结构,全靠榫卯结构组成,而且做得如此精美,一定要让更多人了解古建筑,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14建筑系学生宋斌激动地说。
让更多的古建筑、文物进入人们的视野,让更多的人加入保护它们的行列,是吴宁和他的团队的愿望。目前,该工作室已入驻衢州市“花园258”创新创业园,省市文保等单位也与其研发团队展开接洽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