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慰历史伤痛,我们能做些什么?” |
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和“烂脚病”老人的故事 |
吴昊斐 余蕊 |
http://qzrb.qz828.com/qzrb/html/2017-01/12/node_6.htm
烂脚病人,是抗日战争细菌战中留下的历史之殇,触目惊心的伤口不仅是老人难以抚平的伤痛,更是割在我们心头的印记,我们能为这些老人做些什么?
“万少华团队”用专业的医护技能和常年的坚持,为烂脚老人们渐渐抚平伤痛。而在衢州学院,有一支学生志愿者团队,从2015年起,持续开展关爱细菌战受害者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抢救性的细菌战受害者资料收集、挖掘和保护工作。该团队走访了柯城区、开化县、衢江区以及江山市几十个村镇,寻访了188位细菌战受害老人,通过文字、影像、手模等方式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个人诉求,建立起个人资料档案,并坚持每周走访柯城区的烂脚老人,用爱和陪伴守护受害老人的晚年。
1月7日,记者跟随“追爱忆衢”学生志愿者团队,一起走上了他们回访烂脚老人的路。
“震动之后, 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还记得当时我们走访了柯城区寺坞镇岭后一位叫吴双龙的烂脚老人。”在路上,“追爱忆衢”团队负责人、衢州学院14级人力资源专业刘芷昕说起了之前的寻访故事。吴双龙老人住在山上的一个土房子里,无钱医治就一直用高高的袜子裹着伤口,一掀下袜子,腿上的皮肤已经发黑,伤口已溃烂成流着脓水的大洞。
“当时我们都震惊了,回去以后筹到的第一笔钱就想到要给吴爷爷买药,可联系上村干部,村干部告诉我们,就在我们寻访后的一个月,吴爷爷就离世了。”话音落下,车里陷入了一片静默。
经过漫长战争和岁月的磨砺,这些烂脚病人们已是垂暮之年的耄耋老者,身体健康状况也普遍糟糕,“我们才刚直面了战争和历史的震撼,却要面对残忍的离开,这让我们深思,面对‘最后的烂脚老人’,我们必须要做些什么。”志愿者队员蒋云涛说道。
说白了,就是跟时间赛跑,拦不住老人们的离开,那么就用力把这些历史的记录留下来,用温暖的陪伴来抚平伤口。
2015年暑假,刘芷昕和同学成立了细菌战受害寻访小分队,进行抢救性的细菌战受害者的资料收集、挖掘和保护工作,用文字史实、图片、视频与音频和手模等方式记录了他们的受害经过、受害部位、受害以后的心路历程,并为他们每个人建立个人资料档案。
“虽然这项工作政府已经在做,但是覆盖面还没那么广。”刘芷昕说,希望通过他们的寻访,能为政府丰富细菌战受害者的档案库,一方面提供给相关部门,作为政府今后帮扶、治疗的档案依据,另一方面作为以后为他们维权的证据,并以此警醒人们。
“希望我们的陪伴,
能温暖老人们”
谈话间,车子驶进了柯城区姜家山村。志愿者团队已从刚成立时的6人小组到如今的55人,大家分组行动,带着准备好的礼物分别奔赴柯城区各地的烂脚老人家。
“你们来啦!”看到刘芷昕一行,陈永乐老人就熟稔地跟他们打招呼,每隔两周就有一队志愿者小分队来家里,给他带来一些慰问品,帮他做家务,陪他聊天。他的儿女都在外地,平时就只有他和老伴在家,这群大学生的到来,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陈永乐烂脚病的伤势相对来说较轻,但还是会经常痛得走不了路。“陈爷爷,药不要到那些赤脚医生买了,你看你说头晕,副作用太大了。”翻着陈永乐拿出来最近吃的药,刘芷昕叮嘱道,陈永乐乐呵呵地听着。
这时,另一个小分队打来电话,原本要探望回访的老人不在家,听说住院了,同学们打算到她住的医院里去看看。
“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很多老人都不习惯用手机,我们都是通过村干部才能找到他们,不过我们都习惯了,能看到他们,陪到他们就好。”刘芷昕说,几乎每周周末,团队都会用半天时间分成10个小分队轮流去回访烂脚老人,给他们带点牛奶,做做家务,这已经成了队员们的习惯。
“很多烂脚老人都是一个人生活,希望我们的陪伴能温暖他们。”刘芷昕说,在他们的行动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们,也有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历史,铭记了更多,这就是他们的初衷,也是他们的寄望。
“有些历史,
需要在行动中铭记”
已经在回访和陪伴中习以为常的志愿者队员们,一开始却经历了很多。
“真没想到,路途会这么辛苦。”说起寻访经历,志愿队队员金语马上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在偏僻山村,为了等公交车,常常在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有时被狗追着跑还吃不上饭,为了寻访一位老人甚至翻山越岭,走到了衢州与江西的交界处。”
“但所有的辛苦,都比不上看到烂脚老人带给我们的震撼。”队员潘黎佳有些哽咽,“有些老人不懂护理,用草纸、香烟壳、破布包裹流脓的伤口,有些老人脚上已经形成一个大洞,有的甚至已经截肢。与他们所承受的痛苦相比,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追爱忆衢”志愿者团队的公益创业项目还参加了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之公益挑战赛,获得了三等奖,此外还获得了2016年浙江省双百双进总结推进会暨十佳团队。
“追爱忆衢”团队与柯城区人民医院万少华团队和衢职院医学院护理系学生团队建立了医疗服务合作,同时与衢州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建立了义工服务合作,他们还利用微信众筹,筹集到2000元善款,送到了受害老人手中。
“除了线上通过网站、微信筹款,我们后期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筹款活动,如推出平台义卖,将受害老人历史资料印成书进行售卖;推出积分公益、挑战公益等,鼓励更多人参与。”刘芷昕说,希望我们能在行动中为老人们做得更多一些。
指导老师兰章宣告诉记者,学生们的行动源自对历史的悲悯,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历史使命,项目的意义已超出本身,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创业意识,通过不断创新筹资方式,希望可以打造一个持续性的关爱老人的平台。“我为他们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感到欣慰。”
“我们经常回访的柯城区30多名烂脚老人里,有10名已经离世了,他们的离开,更让我们迫切地觉得,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好好陪伴他们,也要让更多人铭记这段历史,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刘芷昕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