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将本科生考研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多措并举服务考研学子,加大本科生考研支持力度。2017年,学校共有1274名毕业生,344人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截至目前,初试上线共有225人,上线率17.7%,再创历史新高。
营造浓郁氛围,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为做好全校的考研工作,学校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本科生考研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的基础上,学校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在人才培养中实施了分层分类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加强学生的考研意识,形成良好的考研氛围,学校在教学楼开辟了考研自修室,图书馆设立专门考研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将一栋教师公寓设为考研寝室,营造浓厚的考研氛围。为学生提供考研信息、政策和应试备考指导,协助学生调剂志愿。“学校免费为我们提供考研指导,给我们安排考研宿舍和教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这些,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楼寅聪报考了南京工业大学,考了419分,谈起学校提供的支持,他由衷地说。
自2014年起,每年考研结束,学校都要召开座谈会,介绍推广好的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增强大家对考研的认识。同时,还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专业面向学生召开经验介绍会,组织已录取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交流心得与经验,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加入考研队伍中。
施行导师制,对考研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
各学院高度重视,把本科生考研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配备专门人员负责考研工作,成立以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主的考研导师队伍,对学生进行“点对点 一对一”辅导,在考试前夕和考试过程中,安排专任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安排辅导员、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缓解学生考试心理压力,根据学生报考和专业情况,建立考研qq群,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在考研qq群上发布考研相关信息。学生面试期间,实行教师划片包干制,一位教师负责一所高校,给笔试入围该校的学生提供面试辅导,导师联络、专业调剂等服务。
机械工程学院的同心考研团队由青年博士、班主任、辅导员 组成,老师全过程陪伴,为学生提供贴心服务,重要节点举办考研辅导会,当学生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有援手,遇到瓶颈有疏导。今年顺利上线的学生栾海超说,“我的导师经常找我谈心谈话,为我精准定位了考研方向,我英语、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汤老师就推荐我去考农学专业的研究生,今年我的成绩高出国家线70多分,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
学校还依托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学科平台,让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研究,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尽早了解学科、尽早进入实验室,通过导师工作室的工作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了解学科前沿方向,为考研深造奠定了基础。建筑工程学院2011级学生李键,在大四参与陈波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在实验室参与了试验仪器加工、维修等工作,不仅完善了土工实验室的试验条件,而且对土力学基本理论、试验仪器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015年,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他介绍了自己在实验室的一些工作经历,获得了面试老师的充分肯定,以较高的复试分数顺利的进入上海大学深造。
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去年教师教育学院邀请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来校作讲座,交流演出,开阔了学生视野。“今年音乐系一个班有5名同学选择考研,其中4名同学均上国家线,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一名同学还考了415分,高出国家线80多分。”教师教育学院负责考研的丁静老师说。
鼓励 引导 陪伴,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13级材料成型本1、2班有63人,35名学生报考研究生,32名学生上线,上线率50.79%。“我们的同学个个都是宝贝,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对他们负责。”班主任汤剑老师说,“15年我第一次带领学生考研,学生第一次接触都有畏难情绪,都觉得自己不行,我经常和同学说,‘奋斗四年,幸福一生。’2015年就实现17.9%的上线率,16年更是上升到30.77%,今年更是达到50.79%,学生从零的突破达到今年的成绩,看到他们都能为着自己的目标深造,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我很欣慰。”他笑着说,“我现在就像一名导游一样,只要在前方挥舞着旗子,同学们都会主动跟上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13级材料成型本1班学生张志华,今年考上了安徽工程大学,他回顾自己考研的历程真是一波三折,还好一路上有老师的指导和鼓励。2016年7月,正在复习的关键时期,张志华因病动了手术,在家休整了一个月,8月返校后,看着身边的同学每天早出晚归在考研教室奋战,而自己却耽误了很多课程便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班主任汤剑老师。本以为老师只会劝他不要放弃,没想到汤老师把他一个月落下的功课梳理了一遍,讲了整整一下午。“那个下午,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张志华说,“看着老师拿着笔在纸上认真地画着、写着,他怕我不懂帮我联系其他老师补习功课,他的鼓励坚定我继续考研的信念。如果没有老师们一直在身边帮助我支持我,我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复试。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一生的幸运。”
近些年学校引进了一大批国家“985”或“211”重点高校的硕士毕业生补充到辅导员队伍,他们在学生考研道路上既是专业导师又是知心朋友。他们常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学生提供专业信息、学校信息、报考信息、复试信息,跟学生分享自己考研的经历,畅聊学校和专业的选择,畅谈英语、政治和专业课的复习规划,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更能理解学生,更能提供精准的服务。教师教育学院辅导员丁静,手上有一份份时常更新的名单,她花大量时间分析总结的学生的复习状态和心理状态,随时掌握哪些学生属于“放心学生”,哪些学生需要关心疏导;哪些学生需要拉下脸来教训几句。研究生考试前的一个星期,一个女生抱着丁静在校园里大哭,“静姐,我压力太大了,我就是想要发泄一下,就是想跟你说说……”她非常理解学生的心情,她深知这时陪伴和倾听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当收到学生发的信息:‘静姐,我被录取了,第一个告诉你……’时,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丁静说。
思政线与教学线融合,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全程参与,以考研引领学风,以考研促学生成才,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的意识。陪伴他们度过珍贵的大学时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是我校每一位教师的朴素愿望,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理念。(宣传部 吴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