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中央发布表彰决定,我校经贸管理学院心风尚团支部荣获2016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这是团中央授予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也是继该团队获2014年度省级先进团支部称号之后的又一项殊荣。
“传递爱心,拒绝冷漠,成就校园新风尚。”是心风尚志愿者团队创办的主旨,自2010年11月成立,一批批学生毕业,一批批学生加入,寒往暑来,七度春秋,参与活动人数共计4600人次,开展志愿活动3800多小时。七年来,心风尚成功打造了以“爱心义教”“除癣先锋”“暖心敬老”“仁心助医”等一系列品牌志愿服务项目。
爱心小老师:“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甜的糖。”
“爱心义教”一直是心风尚志愿服务项目中最“火爆”的一个,同学们两周一次到残联 太真乡小学开展爱心义教活动,志愿者们根据不同的孩子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进程。他们主要接触的都是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有的是脑瘫,有的是听力障碍……
“有些活泼的小孩看到就冲过来抱住我们,小眼睛亮晶晶的,特别可爱。摔跤会哭,开心会笑,我们都很心疼他们,在我们眼里和普通孩子是一样的。”志愿者陈思如笑着说,“有时候遇到害羞的孩子,我就和他们多说说话,做游戏,慢慢地大家就熟悉起来了。”陈思如说,由于经常跟孩子接触,孩子都很喜欢跟她玩,有些家长还专门感谢她,这让她觉得很不好意思,也很有成就感。
团队前负责人王彬彬谈起了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事。那一次她给小朋友分发糖果,结果有一个小朋友为了多拿一颗糖果和其他孩子争得面红耳赤。“我们都劝他把多出的糖拿出来。他却一直摇头,谁的话也不听,还不停地哭。”王彬彬的眼神温柔起来,“他平时最黏我,我去做他的思想工作时,他突然松开攥得紧紧的小手,把一颗有些化了糖果硬塞给我吃。”王彬彬感慨地说道,“原来他多拿一块糖是为了给我吃,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甜的糖。看着那张眼泪和鼻涕都没擦干的脸,我感动极了,希望心风尚能带着这份甜蜜一直延续下去,给这些孩子带去温暖。”
自2010年以来,心风尚共为200多位残联儿童进行义教,累计达300次,举办过7次残联汇演,观看人数累计人数达1500多人次。
除癣小卫士:“除癣工作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脏累,反而给人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志愿活动不能局限于校内,还要向校外拓展。”心风尚第三任的队长祝桥波认为,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每个周末他都带领一支小分队到柯城区的各个社区走访,寻找合作机会,但是却屡屡碰壁,一直到2014年,在老队长姜德琥的搭线下,30多位“心风尚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初出茅庐,就幸运地被斗谭社区的“环保卫士”华寿康收为徒弟,加入了环保队伍。至此,“除癣先锋”项目正式成立。除癣活动每两周一次,每到周末,志愿者们走进斗潭、园丁、梅花和朝晖等小区,替小区居民除去楼道里房门上各色的小广告,美化小区环境,并在小区宣传绿色环保知识和环保理念。
三年过去了,当时的参与队员已经毕业离校,而“除癣先锋”这项活动却一直坚持着。志愿者们笑着说道,除癣工作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脏累,反而给人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第一次进到亭川小区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墙上、门上、缝里,密密麻麻的小广告,我看了心里真的很难受。”16物管(2)班的李琳谈到,“是啊,我们每个人拿着专用的小铲子,干劲十足,很快,楼道里立刻就干净了许多。”
刚开始的时候,小广告再生的速度很快,有点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但是她明白环保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总是保持两周一次的频率,风雨无阻,直到整个小区变得干净整洁。在“除癣”的同时,他们还不忘“顺便”收集废电池,穿街走巷当起义务环保宣传员。目前为止,心风尚已经收集废旧电池100多公斤,共计1万多粒。
迅速成长的“心风尚”的“除癣先锋”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13年度浙江省优秀志愿项目,“我们做这些只是想用自己的力量温暖身边的人,从来没有想到会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我们要做更多暖心的事情不然对不起大家对我们的信任。”祝桥波害羞地摸摸头说。
暖心小棉袄:“真是没想到,这些孩子就像我的亲孙子孙女一样,比我的孙子孙女还懂事。”
2014年起,暖心敬老活动将关怀送到了空巢老人的家中。负责人张静介绍:“我们基本上每两周去一次,陪老人聊聊天,老人家们大多不太会讲普通话,我们就会派衢州本地的志愿者过去,这样既亲切,又方便交流。”“在朝晖小区,我看望的那位老奶奶,没有老伴儿也没有孩子。我们过去的时候,她正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广告。”志愿者陈思如说,“她腿脚不好,只好天天呆在家里,她说很羡慕小区里的其他老太太,后来我们定期去陪她聊天,听她讲以前的故事,她开心了许多,笑容也比以前多了。”
除了这位老奶奶,另一家老奶奶一直在照料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儿子,再加上高血压,奶奶的视力严重退化,老人的生活十分困苦;还有一家老爷爷患有气管炎,老奶奶经常脚痛,腿脚不便。志愿者们对老人们一直心存挂念,经常帮助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送医送药,捐款送物,节假日还会到老人家中一起亲手包饺子,将温暖送到他们身边。
在一年冬天,志愿者们注意到陈大爷的手套已经很破旧了,指缝之间的线都崩了,露出被风吹得红红的手来,于是一位同学亲手织了一双手套送给了他。“真是没想到,这些孩子就像我的亲孙子孙女一样,比我的孙子孙女还懂事。经常来看我,还会帮我做饭拖地,一点也不娇气。”陈大爷感动地说,“孩子们还在上学没什么钱,以后看我就不要带礼物了,人来了就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心风尚的团员们换了一批又一批,黄坛口敬老院、云溪敬老院、石室敬老院、常山招贤敬老院、梅花小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假如每一次探望是是一个温暖的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个点无限扩散。”张静说。
仁心小助手:“我很幸运,留了下来。”
每个周末,在中医院的各个角落都能发现“心风尚”成员的身影。他们熟悉各科室的运作,协助医务人员引导前来就诊的患者。2014年9月,心风尚与衢州市中医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成为衢州首支中医院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如今心风尚共服务了约三万人次的患者,赢得了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有一天,我发现一个老奶奶着急地在挂号厅里转悠,我主动走上前问她需不需要什么帮助,结果她普通话不是很好,听力也很差,我就大声重复了好几遍,又加上比划,总算是知道了她是肚子疼。排队队伍太长,我把老奶奶带到了自助挂号的地方帮她挂了号,她握着我的手使劲摇晃,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连说谢谢。”正是这份快乐,坚定了志愿者李琳坚持做下去的决心,每到周末,她总是早早起床匆忙地赶往中医院。
七年的征程岁月,七年的棒棒接力。“途中有很多人离开了,我很幸运,留了下来。”现任负责人张静目光坚定地说,“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专注着坚持做好这一件事而已,付出不一定要有回报,只要帮助别人就是快乐的。”
心风尚志愿服务已经深入人心,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成为经贸人的自觉行动。前不久,电商专业的同学与衢州本地的农民合作创建了一个网上卖菜平台,他们创新方法,发挥特长,帮助农民们学会网络在线销售。大学毕业后,祝桥波进入了中天建设集团工作。工作之余,他仍然主动参与志愿项目,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爱心捐赠、社区卫生宣传、防火意识宣传等活动。“我做的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我愿意将心风尚的故事一直延续下去。”(大学生记者团:陈乐瑶 汪佳妮 姚忠浩 指导老师:吴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