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qzrb.qz828.com/qzrb/html/2017-05/31/content_2213541.htm
让人才真正踏入企业融入研发
我市新型博士工作站新在哪?
王继红 胡江平 余蕊
5月25日,由常山县、科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衢州学院共建的博士工作站在常山科润新材料公司挂牌(我市首个政企校三方共建的博士工作站)。在得人才得发展先机的当下,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已并不鲜见,为何我市政企校三方联手构建新型平台?
让人才真正踏进企业大门
“这个模式好!”一位来衢州工作不久的专家,看到5月26日本报报道了“政企校共建博士工作站惠企多”的消息后,很是欢欣鼓舞,专门致电记者,点赞了该模式,“以前学校教学任务重,不可能长时间在企业一线,每月跑一两回,又很难解决具体问题,所以,有的高校老师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服务。”
新型博士工作站既给平台(由市委人才办授牌),也给政策和任务,让人才真正踏入了企业大门,融入了企业研发工作中。
衢州学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吴利平介绍,给政策是新型博士工作站一大亮点,不仅学校在校级科研基金中为每个博士工作站提供运行经费3万元/年(建设期3年),主要用于博士与实习学生的差旅补贴等支出。而且团队在企业工作时间,可折合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如何平衡教学与服务企业的关系?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有博士93人,工作站不求数量重质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激发团队力量办活“第二课堂”
进驻常山科润的团队包括吕亮博士、教授,还有王玉林副教授,以及吴越超、何明平、曾慧明三位博士,高级工程师陈剑君……衢州学院首个三方共建博士工作站阵容强大,其中,主持人吕亮是衢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与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负责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衢州市拔尖人才。
记者留意到,团队中还有丁宇等八位本科生,学生参与工作站建设。此举让小丁很是开心:“这样我们就能从最初的研发参与整个项目了,如果一直到产业化成功,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据悉,学生在博士工作站的实习,可纳入第二课堂学分考核,目的就是要激发团队力量,办活“第二课堂”。
市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经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考核验收合格,对建设成效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的工作站主持人及工作站,学校在评职评优,政府在拔尖人才、创新团队(平台)评选等方面予以优先。
中小企业欢迎三方共建
郑红朝,科润公司技术副总,深知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他同时坦陈,地处浙西很难招到高端人才,更遑论高层次的团队了。
“我们此前就接触了衢州学院化材专业,这个从浙工大浙西分校发展起来的专业,在业内知名度不小。”郑红朝介绍,公司经过数年的发展,虽然紫外线吸引剂已经在国内做成产量最大,但是后续的项目开发,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有了学院和常山县政府的共同帮助,企业信心更足了。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书记陈新强调,要‘建平台、聚人才、宽政策、增投入、优环境’,着力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生态体系。三方共建新型博士工作站就是惠企发展的一个实招、一种尝试。”常山县主要负责人寄语企业抓住机遇借梯登高、借智兴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企业做强做大;也希望吕博士团队成为该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囊团”,成为全市校企合作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