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袖先锋】经贸管理学院人力党支部:建设斜杠支部 撬动服务社会支点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17-06-21浏览量:1590

社会服务是个大平台,服务社会一直是高校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经贸管理学院人力党支部一直在研究怎样利用这个大平台,来推动服务社会工作。我们以强化斜杠支部建设为切入点,以复合型堡垒作用为支撑点,撬动服务社会的支点,依托项目抓党建,服务地方促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在对接中寻找服务支点,提高服务的精准性

人力资源,是一个社会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是社会各项资源中的关键资源,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有效配置发挥最大的效应。我们借助研究资源配置的优势,寻访了衢州市、县有关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国(民)营企业,根据部门职能和行业发展方向,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中选择了有关模块进行合作研究和深度开发。为相关企业、部门如祥龙汽车有限公司(欧龙集团)、开山集团、白天鹅大酒店、衢州市委组织部、开化县总工会等进行了管理技能提升、创业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营销运营等方面的针对性培训,为市工商系统青年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举办专题研修班。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衢汽集团等进行员工招聘与管理咨询方面的合作,为巨化集团下属子公司、中石化衢州分公司、方家菜谱等单位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为衢州市发展规划院、衢州市邮政局、衢州市经济开发区等单位部门进行规划编制。经统计,我们为30多家单位开展针对性培训100多期,举办专题研修班5期,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咨询和方案设计40余次,编制规划10余项。这为我们深入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开发服务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谋划中注重服务重点,提高服务的有效性

深度挖掘地区资源,注重捕捉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对双方相互发展的“耦合点”进行反复酝酿和充分论证,确立合作领域和服务项目。为确保服务质量,采取集中统筹,按专业特长分组分散作业的方法,制定服务项目计划书。根据党员专长合理组建团队,突出解决问题的重点和力量配置,使项目开展既有条不紊地实施,又便于操作,更有利于帮助部门单位和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瓶颈制约问题。与团市委合作举办小微企业研修班项目中,充分考虑本市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科学设置培训环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组织培训班学员赴市内外参观考察,学习其他企业的创业和管理经验,提升经营管理技能。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项目中,共同研讨制定大型招聘活动方案,共同派遣工作服务人员,适时研究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动向,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人事部门举办专场人才交流会提供翔实的专业数据。与衢汽集团的合作中,在企业建立专家工作室,负责调研和人员培训,进行方案设计和形象推广,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咨询。与方家菜谱的合作项目中,双方共同调研,我们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针对内部员工、外部人才和投资者分别设计股权激励方案,促进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吸收更多外部资金,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支撑企业以每年1―2家分店的速度扩张,现已在杭州筹备开设1家分店。这些做法得到有关部门和学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在践行中梳理支撑点,提高服务的持久性

各个行业和组织有着自身特点和内在发展规律,怎样建立起一种长效的服务机制,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除了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关键还是服务效果和质量。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听取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注重复盘总结,凝练服务经验,不断在自身素质提升上下功夫,努力将支部打造成一支服务理念先进、服务能力突出的队伍。先后派出4位同志去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派出4位同志赴国内外访学进修,组织百余次研讨会,修炼内功。同时,认真研究地方特色产业和文化底蕴,适时调整服务团队的人员结构,以适应新的领域和项目。如我们两次编制《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发展报告》,曾被评为省调研报告二等奖。又如2016年,我们单独组团为开化县政府进行《浙江开化清水鱼古法养殖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历经10余稿修改,通过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评审并上报农业部,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得到开化县政府的充分肯定,极大提高了衢州学院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通过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理论基础扎实,而且具有很强的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科研与行业产业和地区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纵向课题”素材得到积累,“横向课题”大幅增加。并构建了高校、行业、企业、政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机制,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就业指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实行多方全程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与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衢州市新华保险公司的合作项目中,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支部为企业提供咨询与培训服务,企业为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平台,据统计,我们已安排400多名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邀请10多位企业家进校园,参与职业理论培训、就业论坛和企业家沙龙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素养,开发管理技能,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聘请5位企业精英长期担任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合作模式,促成了学院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实现双赢。(经贸学院 向翠林)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