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校党委评比表彰了2017年衢州学院“十佳教师”。他们是可亲可敬的老师,他们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是学生眼中的“红梅姐”、“根哥”……让我们一起走近,来听听他们之间的那些事儿。
机械工程学院 邓小雷
邓老师是我遇到的最认真、最有激情的导师。2015年5月,我加入了邓老师的团队,刚开始,我们对学科竞赛一知半解,他总是鼓励我们,给我们加油打气,让大家充满信心。当提交作品时,他又经常批评我们,不断地“挑刺”,刺激我们拿出更好的作品。
2017年6月备赛挑战杯,他一个人指导三个团队,工作非常忙碌,但给我们审核项目时,他却一丝不苟,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审核一份项目往往要一个多小时,审核完还要提出很多修改建议。每次一轮项目审核结束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校园一片宁静,只有“零点一”工作室的灯依旧亮着。时间长了,管理员都认识了我们,11点以后会贴心地给我们留门。经过十几轮的精练,三组作品成功入围省赛,并全部获奖,其中两组团队获得了挑战杯二等奖。
―― 1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 程�
邓老师是个热情似火的班主任,他给我们班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大二一学年,在邓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班积极报名各项竞赛,每个人都在竞赛中得到了成长,这一切都来源于邓老师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都说到了大学很少能见到班主任,但我们常常看到班主任忙碌的身影。刚入校时,他就与班级每个人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谈,了解我们的情况。他说,我不会放弃班里任何一个人。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曾经挂科很多,老师多次找他谈话,打电话和他的父母沟通。邓老师所付出的,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多幸运,15机自本1有邓老师!
――1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 刘香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沈晓莉
温柔但又严格――这是我对沈老师的第一印象,说温柔,是因为第一次见面,沈老师详细询问我们的学习生活,并说如果有问题可以去随时找她,说严格,是因为她教导我们大学期间要好好学习,不能有丝毫放松。但是当我跟随沈老师参加生命科学竞赛的时候,我对她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作为大一新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学科竞赛,很多东西不懂,沈老师就耐心地从最基础的仪器使用教起,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我发现沈老师非常随和,我们也变得像朋友一样。第一次参加学科竞赛,我犯了许多错误,正当我忐忑不已时,沈老师鼓励我说第一次犯错是难免的,要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争取下次比赛取得好成绩。
这个学期将迎来沈老师的课,不知道课堂上的沈老师是怎样的,好期待!
――环境工程16本1班 邱张钦
大学四年,沈老师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一半的光阴,我做她的课代表也有一年半了。她总是提前十几分钟到教室,纤瘦的她一站在讲台上就充满了能量。她上课一丝不苟,重点难点总会讲上两三遍,把知识点讲透。课间她会和我们分享她生活的点点滴滴,非常平易近人。批改作业她也毫不马虎,哪怕是一个单位。记得一次我在本子上写了“听说这个公式很重要”,拿到本子后发现老师在旁边写了“是的”。那么可爱的她一定是天使化作的吧。
室友和我说,暑假里准备生命科学竞赛时,沈老师看到她们在做实验,针对实验如何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她们受益很多。
这样一个可爱、可敬的老师一直是我们眼里的好老师。
――15环境工程本1班 熊萍
教师教育学院 郑红梅
记得备战全省汉语口语大赛的时候,学习任务比较重,还要参加比赛,我整个人都很焦躁。但我每次去郑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的耐心总能打动我,我也会慢慢平静下来。每次指导,从下午到深夜,老师就这样一直陪伴着我们。一篇短短的诗文,逐字逐句反反复复,当我们读了上百遍,仍然觉得不满意的时候,郑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能给我们莫大的鼓励。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去请教她的时候,她总会反复讲解,看我们练习,陪我们巩固。
遇到一个喜欢的老师不容易,而遇到一个懂自己的老师则更难。郑老师的耐心亲切温柔是我一生抹不去的记忆,大学这段经历更是因为遇见郑老师而显得愈发珍贵。
――15小教本2班 贺培东
比起郑老师,我更愿意叫她红梅姐。她是我们的任课教师,也是我参加汉语口语比赛和大学生艺术节的指导老师。
红梅姐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老师,她的课生动有趣,总是能够吸引我们的目光。对待工作,她认真负责。她很忙碌,常常下班后留在办公室加班,很多同学经常在这个时间来找她,她从来没有怨言,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
在生活里,她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面对学生的困境,她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我最喜欢红梅姐的灿烂笑容。她的笑让人如沐春风,在大学四年里能遇到这样的老师,真是一种幸运。
――15中文 潘丹群
机械工程学院 应振根
应博是我们的班主任,亦师亦友,人很随和。记得有一次要参加大学生工程训练比赛,我们做的是无碳小车,应博定期会召集我们开交流会,几组同学相互交流想法,进行头脑风暴,他再对每个队的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方向。他做事不偏不倚,一丝不苟,总是顾及班级每个学生的感受。
他对待工作认真严谨、耐心细致,不急不躁。有次我就一个编程问题去请教他,为了得到最佳的程序结果,那大半个下午老师就待在办公室为我解答,等问题解决的时候饭点都过了,这就是我们认真负责的应博。
――1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 隋裕召
从步入大学校园那天起,我们的生活就和老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当生活感到迷茫的时候,老班会来寝室“蹲点”谈心,为我们排忧解难,解疑答惑。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辞辛苦,耐心细致,指引我们走出困境。
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堂班会课上他讲的八字方针:“自觉 自强 至精 至善”。这八个字,成为班级每位同学的座右铭,也凝聚起了班级团结奋进的力量。当全班同学站在舞台上,奋力地喊出我们的坚持的时候,当台下响起长久掌声的时候,当我们在特有学风班评比中获全校第一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是最棒的,而这光环背后是他默默注视的眼睛,他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标杆,是他教会我们机械人应具备的品格和做事态度。
谢谢你,亲爱的老班,亲爱的“根哥”。
――14机自本2班 戚金来
建筑工程学院 吴宁
今年的七月份,当其他同学享受假期的时候,我们在吴老师带领下留在学校,为浙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作最后的冲刺。作为指导老师,他尽职尽责,当项目遇到瓶颈,他陪伴我们,一遍遍地讨论,不厌其烦地提出指导意见,最后还亲自帮我们修改和完善项目书。
在生活中,吴老师是朋友,经常和我们开开玩笑。当我们遇到困惑时,吴老师也会和我们谈谈心、开导我们。吴老师工作很忙,但只要我们有问题找他,他都把工作放下,耐心细致地帮我们解决问题。在吴老师的心中,我们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
――15建筑1班 季杰
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吴老师工作室的一员。在我眼里,吴老师做事认真、善于钻研,总是给人满满的正能量。跟着这样一位老师,我学习到了很多专业以外的东西。
有一次,浙江卫视的导演来我们工作室拍摄赛前视频,为了呈现更好的漫游作品,吴老师带领我们重新采集数据,一起加班到凌晨。吴老师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收获了很多。
――15建筑1班 周美玲
(策划:丰爱静 供稿:学生记者 陈乐瑶 汪佳妮 叶雅婷 姚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