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院人物】蒋诗琦:去悉尼大学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18-05-03浏览量:1819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查看电子邮箱,我将邮件依次点开,当打开那封狮子头花纹题头的邮件时,我尽量平复激动的心情,再三确认后,我确定,我收到了悉尼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回想起收到悉尼大学offer的那一刻,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蒋诗琦至今激动不已。

除了悉尼大学,蒋诗琦还收到了诺丁汉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offer。考虑再三后,她选择了最初的目标――悉尼大学的英语文学系。“我喜欢蹲在路边,观察行色匆匆的人们,觉得很新奇。每个人的生活都跟我不一样,却又跟我相近,不一样的思想能产生碰撞,碰撞就能产生火花。这就是我喜爱文学的原因。”

“要对自己狠一点”

去悉尼大学读研是她大一时就定下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蒋诗琦一直不懈努力着。国外大学强调平时成绩,每一门的期末成绩都要求在85分以上。因此,当身边的同学都在追剧逛街的时候,蒋诗琦就要求自己静下心,绝不随波逐流。教室前排的“专属位置”,雷打不动的晚自习教室,还有图书馆一侧安静的“书斋”,成了她的标签。每到期末和大型比赛deadline临近,蒋诗琦便成了同学们口中“图书馆的雕像”、“自习室的幽灵”。专注让她的学习事半功倍,也让他有了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有时候我也想和她们一样放松一下,可是我的目标又会不断地点醒我。”蒋诗琦分享起她学习口语的经历,“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一开始我的口语并不好,我就利用午休时间朗读课文,有时候读着读着都快睡着了,为了让自己清醒过来,我就站起来读。中午不休息,下午往往会有‘后遗症’,困得睁不开眼的时候,我就偷偷掐自己一把,拿出随身携带的风油精让自己赶紧清醒过来。”

蒋诗琦的认真向学不仅让她收获了二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荣誉,还带动了身边同学的学习热情,她笑谈道:“奖学金的获得者几乎全出自我们寝室,我们寝室被称为‘学霸寝’。”

“在衢院找到了真正热衷的事”

“在衢州学院这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真正热衷的事。我第一次意识到对文学的热爱,是大一时的外国语文化节开幕式。”她回忆道。当时蒋诗琦负责编写开幕式的舞台剧剧本。那是一个关于毕业的故事。一个大四的学姐红了眼眶,在舞台剧散场后仍久久不肯离去,这一幕让蒋诗琦久久难忘,文字的力量给他人带来共鸣,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从那时候起,她就萌生了在文学专业继续深造的想法。大二,蒋诗琦作为交换生去浙师大交流学习,更坚定了继续学习文学的。“在浙师大交流期间,我最喜欢的就是写作课。我曾经认为写作就是精准的描述,最重要的就是语法和用词的准确性。可是老师并不拘泥于外在的形式,他说写作就是一种交流,是笔者和读者心灵间的沟通。也是在这期间,我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心声,学会了表达我想传递的东西。”

大二暑假,在马来西亚的支教生活让她更坚定了考取英文文学专业的决心。那里的生活条件很差,因为宗教的原因,她必须赤脚走在地面上,由于地面不干净,后来我的脚就因为细菌感染去了医院。想过要放弃,可是就是放不下那些孩子们。这些难民孩子,没有受到过正统的教育,可却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每一次上课,每个孩子都用亮晶晶的眼睛盯着她,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蒋诗琦非常感动。“看过世界上有人那样绝望又充满生命力地活着,我很难克制我的表达欲望。在那里每一天我都坚持用英文写日记。我发现,文学或许就是来自笔者内心深处的感受,不在于语言文字的华丽,而是一种触动和共鸣。”回忆起那段时光,蒋诗琦显得颇为触动。

“坚持很难,但坚持一件你喜欢的事,就会充满动力。”

“坚持很难,但坚持一件你喜欢的事,就会充满动力。”蒋诗琦说,“比如单词,单纯地背单词往往枯燥乏味见效慢,所以我就在阅读中去记单词,每天背一篇文章,等到用时,自然而然地就脱口而出了。”分享起学习英语的方法,蒋诗琦侃侃而谈,“我喜欢读国外的大部头英文原著,最欣赏作家的是英国的王尔德。在阅读这些名家作品时,我喜欢先翻译,然后对比和翻译家们的译本有何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笔译水准就会迅猛提高。”   

“当然,成功路上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蒋诗琦补充道,“我最想感谢我们外国语学院院长徐昌和教授、班主任华�老师和我们的高级英语任课老师杨洋老师。徐院长在了解到我有想出国留学的念头以后,就马上给我介绍了我们外国语学院在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设立的CC留学,为我留学指出了一条更简捷的道路。华�老师和杨洋老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予我帮助,并且一直鼓励、关心我,她们的支持也是我坚定地选择了‘英语文学’这个冷门专业的重要原因。”

从仰慕那些拿到海外名校offer的懵懂少年,到通过个人奋斗成为别人羡慕的“大牛”,其中的辛酸和不易只有蒋诗琦自己知道。“不要被那些牛人光环所吓倒,尝试后才知道,我们也可以!”蒋诗琦笑着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远在大洋彼岸的象牙塔里,一段崭新的学习之旅即将开启。(学生记者/郑溢 卫雯怡 陈乐瑶  指导老师/吴兰兰)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