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联盟】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成立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18-07-19浏览量:1452

7月18日,由我校倡议的“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启动仪式举行,衢州学院、武夷学院、上饶师范学院、黄山学院四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式签约,成立合作联盟。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伟刚,我校党委书记胡建新,上饶师范学院校长詹世友,武夷学院校长吴承祯,黄山学院党委副书记胡家俊,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张朝阳,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权,四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亚龙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我校中层以上干部及部分教师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我校谢志远校长主持。

校党委书记胡建新致欢迎词。他表示,地方应用型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高等教育既是地方应用型大学的最高追求,也是地方应用型大学必须坚守的底线。他指出,我校倡议建立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充分利用衢州学院、武夷学院、上饶师院、黄山学院区域相近、定位相投、优势特色领域互补的先天条件,深入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解决应用型办学过程中的难题,破解发展“孤岛”,走联盟合作、“抱团取暖”、集群发展之路。衢州学院作为活动的倡议方,将按照“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原则,主动加强与武夷学院、上饶师院、黄山学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应用型办学基本标准,积极推动“八互八多”共享机制落地生根,探索四校合作办学模式,形成四校办学的整体优势;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育组织形态、共建技术创新平台,逐步形成四校和地方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钱伟刚代表衢州市委市政府对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的成立表示大力支持。他指出,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的成立完全符合衢州市区域发展战略部署,是浙闽赣皖四省协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有力拓展,是开创性推进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地方高校探索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生动实践;作为衢州市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多年来,衢州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衢州”的办学定位不动摇,在服务地方上砥砺奋进、锐意进取,谱写了一幕幕华彩篇章,在推动区域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希望学校继续发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成功路上一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紧紧抓住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发展机遇,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聚焦衢州市“1433”发展战略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的平台、产业培育的基地、招商引资的品牌和引进人才的驿站”的作用,在落实地方服务上更有作为,为衢州市跨越式、赶超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其他高校主动融入,在助推衢州发展上更添臂力;希望四校联盟稳扎稳打,在探索应用型建设上更具特色。

陈锋热烈祝贺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成立。他表示,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的成立是应用型大学发展的一项创举,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各高校在应用型办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联盟从一开始成立,就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规划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以产教融合书写“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新篇章,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立。”他认为,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的成立体现了更开放的思维看待学校发展,也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希望联盟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合作纵深发展,为四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发展作出贡献,在产教融合上做出突破。他表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与联盟一起共同探索应用型大学联盟合作、“抱团取暖”、集群发展思路,为联盟开创美好未来。启动仪式后,陈锋围绕如何推进产教融合作作专题报告。报告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入阐述面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高等教育如何应对挑战,为推进应用型大学的产教融合、转型发展提供了专业指导。会上,陈锋还为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授牌。

 

据悉,四校通过联盟章程明确表示加深合作,共同探索地方应用型大学协作发展之路。首先,四校将建立“八互八多”的共享机制。开展互认学分,多区域学习;互用基地,多区域实习;互通信息,多区域就业;互享待遇,多区域创业;互派教师,多区域工作;互享设备,多区域使用;互融团队,多区域研究;互享经验,多区域研讨等方面合作,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其次,四校将搭建“应用型大学联盟产教融合示范区”。面向地方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创新教育组织形态,建立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促进教育和地方产业联动发展,逐步形成教育和地方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高校将打出“产教对接、产教合作、产教引领、产教互促”组合拳,形成“四校”与“四地”的产教融合互动,使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地方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同时,四校还将对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为创新的中国应用型本科发展模式树立新标杆。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教学点,将具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当地发展需求相结合,凸显中国特色。(文/吴兰兰   摄/谭勇)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