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衢州日报》:清泉村牵手高校谋发展 博士工作站进村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18-09-03浏览量:1011

《衢州日报》:http://qzrb.qz828.com/qzrb/html/2018-09/03/content_2313189.htm

本报讯 (报道组 姜伟锋 程伟 通讯员 宋佳璐 应越) 8月28日,江山市清泉村博士工作站的胡敏博士代表村里与上海斌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海莲签订了5000份江山精品猕猴桃销售协议。“这3万斤猕猴桃全部从清泉村村民中采购,将于中秋节前一个星期进入上海市场,这回村民的猕猴桃能卖个好价钱。”胡敏介绍。

村里建起博士工作站,这在衢州还是头一回。“以前博士工作站多设在企业,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但村里发展也面临很多难题和困惑,这才向市里提出设博士工作站的申请。”清泉村村支书吴香华说,今年7月17日,清泉村与衢州学院全面启动产学研合作,村级博士站正式挂牌成立,将就清泉村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为期3年的服务。

清泉村是下山搬迁安置新村,一千多户居民4000多人口来自江山13个山区乡镇。2005年建村时,是“无集体经济、无集体资产、无土地资源”的“三无村”。2014年,村两委建起了一幢占地2000平方米的五层大楼,开始发展电子商务。如今已有12家电商企业入驻,辐射带动村民1000多人,增加村民年收入2000多万元。今年,村里又开始谋划“智慧清泉”项目,在“中国淘宝村”的基础上再升级,通过“美丽+智慧”,依靠数字经济振兴乡村。“如今最缺的就是人才,对‘智慧清泉’项目,我们这些‘泥腿子’村干部,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能有专业人才来指点一二,闯出一条新路。”吴香华说。

与村两委党员干部座谈、到村民家探访、考察电商产业链短板……建站一个多月,这个有着2名博士、2名硕士和14名本科生的团队已经将村里的情况摸了个遍。在双溪口,村民刘其水拥有100多亩猕猴桃和油茶基地,由于他的居住地距离山上耕地较远,对基地情况掌握不足,管理不及时,导致产品品质下降,病虫害多发,农产品卖不上好价格。在清泉村,刘其水碰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作为下山脱贫村,村里不少人将原先的耕地流转入大户手中,建立了农产品基地,规模达8000多亩。

“村民们提到最多的,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专攻电子信息技术的胡敏介绍,团队已经形成了“智慧清泉”总体规划的初稿,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通过改变原有销售、生产、加工模式,促进产业提升,让农产品物有所值。销售上,实行高中低三档产品分销模式,高档产品从走批发式的“论斤卖”路线转为包装精致、服务到位的线下销售,中档产品线上销售,低档产品“拼多多”上团购销售。生产上,对现有农产品基地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物联网实现监控、音频驱鸟、土壤指数监测等功能。加工上,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以前猕猴桃只能卖5元一斤,现在经过他们的重新包装,发到上海,能够卖到8.5元一斤了。” 吴香华说,博士工作站这场及时雨让村里人的盼头更足了。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