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http://qzrb.qz828.com/qzrb/html/2020-07/16/content_2450394.htm
2018年7月18日,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一个创新性举措在衢州学院落地。来自浙、闽、赣、皖的衢州学院、武夷学院、上饶师范学院、黄山学院等四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式签约,成立“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
两年来,“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打破了省际的行政化壁垒,在办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不仅实现了大学的地域性联合发展,更带动四地甚至四省教育资源的联动,从“四校”到“四地”实现抱团合作。
而今,“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成立两周年之际,这个跨省域成立的大学联盟成员将再次汇聚一堂,进一步深化联盟成果,开启产教融合教育合作的新篇章。
四校联盟结硕果
四省通衢,这是谢志远从温州到衢州学院任校长,对衢州的首个印象。既然是“四省通衢”,那也意味着衢联四省,一张蓝图开始在谢志远脑海勾勒成形。
2018年7月,“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之际,衢州学院倡议并联合武夷学院、上饶师范学院、黄山学院成立了“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这几所高校办学区域相近,高铁车程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各高校办学定位相近,均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各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明显,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成立,是衢州学院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将省内边际劣势转变为省际中心优势,促进校校协同发展,四省高校共同探索实践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9月,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座谈会在衢州学院召开
“四所高校一拍即合组建联盟,不仅是我们这几所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发展需求,也呼应了教育部对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发展的要求。”谢志远说,自成立之日起,联盟就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规划和明确的战略目标。
与浙江省教育厅共同主办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论坛;举办首届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科技成果拍卖会,让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线成果;举行“大花园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举办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衢州学院专场招聘会和黄山学院专场招聘会;召开四校联盟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研讨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与红五环集团联合培养20名南非国际留学生……
2018年11月,“大花园杯”四省边际大学生创意大赛在衢州举行
活动开展如火如荼,联盟成员之间合作探索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创新,不仅促进了各学校更高质量发展,还建立起了“八互八多”的共享机制,通过互认学分,多区域学习;互用基地,多区域实习;互通信息,多区域就业;互享待遇,多区域创业;互派教师,多区域工作;互享经验,多区域研讨;互融团队,多区域研究;互享设备,多区域使用等合作,树立起了应用型本科发展模式的新标杆。召开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座谈会,达成《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衢州共识》,明确联盟将在“胸怀发展大局、深化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把握发展大势、提升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质量”“勇担发展大任、提高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等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建好应用型大学联盟共同体,共同助力区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描绘发展新蓝图
时光不言,却记录下了“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奋进的脚步,留下了跨省合作的丰盛果实,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了更多教育者的观念。
走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建设应用型大学联盟共同体的道路上,基于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浙闽赣皖省际绿色制造产教融合联盟也随之款款而来。
《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将绿色制造列为五大工程之一,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现代制造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大举措,是深化传统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衢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必然选择。
浙闽赣皖省际绿色制造产教融合联盟由衢州学院牵头,由59家省际院校,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制造骨干企业和研究机构等组成,核心参与企业有巨化集团等8家。
联盟将致力于建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适应行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统筹浙闽赣皖省际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加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院校、科研院所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区域绿色制造产教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推动区域间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教育与产业相对接、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具有教学、培训、科研、开发、服务、信息咨询功能;打造四省边际高端装备绿色制造产教融合品牌,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良性互动,为浙江省绿色制造提供智力支撑,更好地为浙江、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制造产业发展服务。
“我们要建设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高校新工科教育共同体。”谢志远说。成立联盟就是要打破单一高等教育主体新工科建设“碎片化”的局部改革困境,寻求以新范式为引领的学科专业结构、知识体系、工程教育实践形式、工程教育资源和工程教育标准的全方位综合性改革。
浙闽赣皖省际绿色制造产教融合联盟主要依托浙江省衢州空气动力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省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省衢州衢江高性能纸及纤维复合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当前,新联盟的主要建设任务是推进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高校新工科教育共同体、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红五环、仙鹤等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企业、氟硅钴新材料绿色制造训研创基地产教融合项目和依托产业创新服务综合设立的产业学院等建设。
未来,浙闽赣皖省际绿色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将成为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纽带,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集聚,补齐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短板,整合集聚各类科技、教育资源,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相关高校、研究所和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技术创新等全链条服务。
大势已至,未来已来,新联盟已开始朝着目标奔跑:通过“四新四融”打造高等工程教育区域合作共同体;“三连三通”打造引领区域新产业发展的社会服务共同体;“两转两化”打造跨界交叉融合育人共同体;“一带一路”融入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共同体。(余蕊 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