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省内外专家学者在古地下工程保护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浙江省古地下工程保护理论和技术在全国的影响力,经过认真组织和积极准备,报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同意,古地下工程保护专业委员会在衢州成立。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古地下工程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2月5日上午召开。副校长江爱民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及近年来“地方性、应用性、开放型”办学特色和成就,希望古地下工程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后,能为衢州及周边古地下工程及古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言献策,助力衢州国土旅游资源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黄曼宣读专委会成立文件。衢州市科协副主席宁小华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感谢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为衢州广聚学术资源。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罗战友表示,此次大会以“古地下工程保护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举行,为学术研究与学术合作寻求新思路、拓展新途径,能够助力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古地下工程遗址的保护和开发。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气象局、文旅局、科技局及衢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到场祝贺,并与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交流。
会后,专委会举行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院杨志法研究员作《关于浙江省大型古地下工程保护问题的讨论》特邀报告,通过分析龙游石窟、长屿洞天、蛇蟠岛和遂昌金矿等省内大型古地下工程的分布及其与地层的关系,探讨古地下工程的文物价值,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研究,结合大型古地下工程的保护做好科普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香港大学岳中琦教授、中国科学院李丽慧副研究员与会场空中连线,共同探讨龙游石窟古人凿建的浅埋粉砂岩洞室群完整与跨塌的原因。
当天下午,来自中国科学院、龙游石窟研究所、甘肃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的8位专家围绕省内外古地下工程的地质条件、破坏机理、防风化及长期保护对策研究,以及古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丰方面作专题报告,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方建平老师作《温岭古石板屋的建筑特色研究与保护建议》报告,现场交流自己利用3D数字技术开展古建筑和古村落的测绘与保护等方面取得的社会服务成果。
6日上午,部分专家前往龙游进行实地考察,对红砂岩差异性风化和大型古地下洞室现场勘察,为衢州这类资源型地区的发展献计献策。
古地下工程保护专委会成立后,将针对古地下工程保护科学难题,组织内容多样、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增进协同攻关、提高创新能力。本次学术研讨会对我校“土木工程”一流学科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位进一步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疫情期间,组委会高度重视,会务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精心组织各项工作,服务热情、周到、高效,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建筑工程学院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