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引领、人才驱动——学校举行2021年人才与学科工作会议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21-12-04浏览量:1472

我校2021年人才与学科工作会议于近日举行。全体中层以上干部,系主任,博士、正高职称教师代表参加。本次会议紧紧围绕“学科引领、人才驱动,努力开创‘十四五’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主题,邀请专家分别从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作专题报告,通过专题报告、政策解读、分组讨论、交流发言等方式进行。会议对学校的人才和学科工作作了部署。

其中两场专家讲座在11月24日下午举办。浙江工业大学人事处处长周必彧作《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报告从浙江工业大学的校史沿革、校区分布、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以及师资队伍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概况,从“岗聘激活力”“职称抬标杆”“团队引育赋能”“人才引育赋能”“评价破五唯”五个维度详尽列举了师资队伍建设举措。高层次人才引育不断突破,博士后蓄水池作用初显、青年人才培育不断加强等经验值得我校深思和借鉴。

温州大学原副校长薛伟作《学科是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基石》专题报告。通过生动翔实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诠释了学科是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基石,重点阐述了学科建设的地位、重点和建设举措以及申硕和申博的丰富实践经验。讲座既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也非常贴近地方高校现实的办学环境,对我校的工作实际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校申硕攻坚,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12月3日上午,郑友取校长作了题为《学科引领、人才驱动,奋力推进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专题报告。报告以“学科是办学的第一支柱,人才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创新是办学的第一动力”开篇,重点围绕“战略与趋势”“现状与问题”“思路与对策”三个方面,为我们讲明了人才与学科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报告从第五轮学科评估标准、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本条件、更名大学的设置标准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发展战略与趋势。

人才和学科工作怎么抓?郑友取指出,要有学科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融合意识和方向意识,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硕士学位授权点为重点、以学科制度重塑为动力、以学科团队建设为核心”的学科建设方针。郑友取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一是优化学科专业体系。以硕士学位授权点、现代产业学院、行业研究院为抓手,构建结构优化、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二是强化学科团队建设。探索建立“校—学院—学术团队”的三级机构二级管理的组织构架,组织重构“三个有利于”学科团队;三是深化学科制度重塑。以推进“四大融合”为重点,以面向重大现实问题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动力,构建激发动力、充满活力的学科制度。

人事处负责人从政策出台背景、遴选程序、考核任务、政策待遇与管理考核等方面介绍了《“雁阵”人才计划实施办法》,阐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伯乐奖”奖励暂行办法》的奖励对象、奖励条件、奖励标准与推荐程序,并从考核对象、考核周期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解读。

学科处负责人针对《基层学术团队建设试点办法》,详细阐述了学术团队试点建设的基本设想,学术团队的组建,学院和学术团队的职责关系,学术团队负责人的职责和关系,学术团队的设立程序以及学术团队的运行和管理。

12月3日下午,全体与会人员就专题报告、人才与学科政策等内容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同志畅所欲言、讨论热烈。校领导分头参与了小组的讨论,认真听取各方意见。与会代表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杨玲作总结讲话,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认清形势,深刻把握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要树立鲜明的人才工作导向,严把思想政治关、严守师德师风底线、锻造“两勤两专”、突出产出导向,要构建完整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与服务机制。三是要落实党管人才,压实责任,持续开创人才工作的生动局面。(文/人事处 叶阳梅;摄/祝丽君 代志坤)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