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衢州晚报》:时间流逝描绘城市发展之美 影像交叠重构“记忆回响”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晚报发布时间:2023-06-01浏览量:513

衢州晚报:

http://qzwb.qz828.com/html/2023-06/01/content_3394_7765134.htm

耐看

“普通生活场景中存在的戏剧性令人着迷。”作为衢州学院的一名教师,毛立洪任教二十几年来一直喜欢带着学生用镜头记录身边的人与事。《记忆回响2023》这一作品,始于其自2010年起在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的长镜头影像实践。

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衢州城内西隅,北接新河沿,南至皂木巷,西临衢江,东至县西街,现存三街七巷。街区内散布着庙宇、宗祠、会馆、城楼、古迹及成片的传统民居,是衢州保存最完整、最能体现古城风貌的街区。它如同一本书,把衢城曾经的风雨烟云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

2010年的某些日子里,毛立洪带着摄像设备,往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某个地方一架,开始拍摄。有时,他会想起导演贾樟柯拍摄的《公共场所》,短片中,人不断和摄影机直接相遇,摄影机耐心地“打量”着每一张无论是平静的、无聊的、期待的、欢乐的脸,平淡无奇的空间变得非常耐看。

“人来人往,怎会不经看呢?”在毛立洪的陪伴下,一动不动的镜头,也在默默注视着:柴家巷巷口那家竹篾店的生意不错;罗汉井里,“磨剪子喽,戗菜刀……”的吆喝声,悠悠荡过石板路;上营街旁,饭店老板和工人们一同修剪大树的茂密枝丫;朝京门前,面包车、卡车、摩托车来来往往,一辆救护车闪着灯穿过拱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3年,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整体规划,经过近两年的修缮,街区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6月,街区启动“鲜花小镇”项目,风格融入了鲜花组合。原本以黑白色调为主的街区,如同披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裳;2016年9月,街区一期项目正式开街,引进休闲餐饮、时尚潮品、风情酒吧、公益书房等新元素;2017年春节庙会、灯会,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以17天迎客120万的成绩完美收官,水亭街成为江浙沪知名的网红街……

十余年间,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从一个弥漫着烟火气的老街巷变成如今的网红旅游打卡地。往昔闲散、恬静的市井生活气息随着时光一起远去,但这里又升腾起崭新的烟火气。而2010年的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被毛立洪放在硬盘里,时不时地翻出来,一人静观。

重构

在2020年时,毛立洪就整理出一批素材,将柴家巷、水亭街、黄衙巷等地拍摄的长镜头影像,与当下所摄画面叠加。经过调色的画面呈现出雾蒙蒙的质感,彼时,毛立洪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可能再过十年,这些地方又会有新的景象了。”

古人望着日升月落,草木荣枯,生老病死,从中得出时间的概念——描述运动的参数,并以此为尺度,来丈量这个世界。而在艺术设计中,时间是关键因素。影像是毛立洪擅长的媒介,当他将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的影像叠加后,便“重构”出“记忆回响”。

到了2023年,临近“共鸣场”展览时,毛立洪重构出朝京门、天王巷、罗汉井、上营街等地的“记忆回响”。作品名称在展柜屏幕上缓缓显现时,他突然觉得可以再加一些东西。于是,毛立洪向友人徐建文借了几件“老物件”,放进展柜中。

“这画面背后,好像有一块砖。”开展后,很快就有参观者发现了毛立洪的心思。那是一块清代城墙砖,毛立洪觉得有这样一件实物作为“内核”,在展览效果上,会带给人更多的沉浸感。

“作品的核心其实与人的记忆有关,记忆就是情感。而艺术最关键的所在,就是讨论情感。”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的记忆总是会逐渐模糊和尘封,而重叠的影像构成一把把跨越时空的“钥匙”,成为毛立洪打开一段段“记忆之门”的方式,“尽管那只是一个个平淡的下午。”确定性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面对不安定的世界,人们孜孜不倦地渴望将未来把握在手中,可所度过的平凡的每一天,又何尝不是连续发生的奇迹呢?

最近,毛立洪在思考新的“记忆回响”呈现形式。他曾尝试借助VR技术来讲故事,在测试时因“电脑吃不消”而作罢。

“我不一定要显示屏嘛,我可能会在实地,用半透明的纱布展现重构的影像,然后用全景摄像头把当时的场景记录下来。风动、落叶、人声,这又构成了一个新作品。”毛立洪有些兴奋,眼睛放光。在他看来,“记忆回响”没有一个完结的状态,顺着时间流,它会一直继续下去。

审核:编辑:黄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