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教育之江】: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这场宣讲激励青年“敢教日月换新天”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教育之江发布时间:2025-04-27浏览量:550

教育之江:https://mp.weixin.qq.com/s/99sodVsnhxA5HLGOeZk06Q

今春三月,一场浸润全省校园的“新时代变革实践”主题宣讲活动蓬勃开展。50位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新时代故事的讲述者,走进中小学课堂,以鲜活案例解码“中国之治”,以翔实数据诠释“八八战略”的实践伟力,以动人故事讲述之江大地“勇立潮头”的改革密码,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种子”向未来播撒。

今天,让我们跟随衢州学院校长郑友取,走进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的宣讲现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个时期正是同学们拥抱变化、勤学修身的关键阶段。”

“温雅豪迈衢州人,同学少年若弟兄。六十年中常入梦,石梁静岩夜夜心。这是你们的‘师兄’金庸回访母校时写下的诗篇。”

4月22日,郑友取走进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以《沧桑巨变“常入梦”,敦品励学“夜夜心”》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新时代变革实践的生动宣讲。他从“时移世变、鉴机识变、经达权变”三个维度,讲述百年变局、教育使命与青年担当,激励学子勇立潮头,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郑友取以毛泽东诗词开篇,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跨越。他用一组组“镜头”展开今昔对比,勾勒出可感可知的发展跃迁——服装、家具、家电等外贸“老三样”升级为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衢州坊门街、水亭门等老街古建焕发生机,衢州一中、衢州学院等校园旧貌换新颜。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中国已经实现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国家的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普及化用时17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2年呈缩小态势,衢州GDP较2000年增长了14倍……”郑友取用一个个实例与一项项数据,解读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郑友取从中国道路、中国速度、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等方面,阐释中国发展的深层逻辑,解读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创新大国等的发展轨迹。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底蕴,蕴含着天下为公、亲仁善邻、天人合一、讲信修睦、民为邦本、自强不息等基因密码。”郑友取说,中国用合作共赢替代零和博弈,以“两山”理念破解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凭借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持续发展,生动诠释了中国智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从《哪吒》系列电影屡创票房奇迹,到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热销,再到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异军突起,郑友取以中国式现代化浪潮中“科技—人才—创新”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鼓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以“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坚韧投身强国建设。

“科技浪潮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刻重塑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翻天覆地的变革,我们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郑友取以衢州学院为例,讲述了学校以“求变之志”破局,以“应变之举”开新的改革实践。他还以“钱学森之问”激发同学们思考,提出创新人才应具有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专业化、家国情等核心素养。“希望同学们既要成为解答问题的能手,更要成为提出问题的高手;既要探讨准确答案,更要探求创新方案;既要掌握有用之学,更要掌握无用之学。”

“同学们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郑友取寄语青少年。

这场跨越校园的宣讲,是衢州学院推进“真理的味道•南孔学地 有礼思政”大思政课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引发了青年学子的热烈共鸣。正如一位学生所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与时代同频共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在变革中找准方向,用知识和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

审核:编辑:黄叶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