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175803&source=1
暑期孩子“托管难”成了双职工家庭的普遍困扰。衢州市白云街道主动出击,以“公益+整合”破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青少年宫优质课程、培训机构、返乡大学生等力量精心编织成一张覆盖全街道的托育服务网,为孩子们打造安全、充实、有意义的暑期乐园。
在新湖社区,一份“全天候”的安心托付正在上演: 清晨8点20分开始的暑期作业辅导,帮助孩子们温故知新;午休时段,社区工作人员贴心播放红色电影,让孩子们在放松中接受熏陶;下午则安排了如手工航模制作等趣味课程。社区干部与老师紧密接力,确保孩子们时刻有陪伴。社区提供免费、清凉的空调场地。更创新对接辖区新湖大食堂,为孩子们送上安全、清淡、实惠的“十元营养午餐”(一荤两素),解决了家长最忧心的“吃饭难”问题。除基础托管外,社区还引入公益乒乓球班、街舞班等兴趣培训。此外,与辖区商业机构合作,利用社区空间开设公益课。近期,还计划组织“神兽跑跑团”在玫瑰园、牡丹园游泳池开展戏水活动,持续增添暑期乐趣。
“解决了暑期无人陪伴和吃饭问题,小朋友更喜欢在这里。中午都留在这里玩耍、吃饭。就在自己家门口,小朋友可以自己过来,不用接送。”社区书记朱芳华的话语道出了服务的便捷与贴心,真正让家长省心无忧。
作为连续三年开办暑期公益培训的“老典型”,幸福社区持续深化“幸福+”课堂品牌,经验丰富,体系成熟。
依托成熟的“五色学堂”体系,暑期托管作为“金色学堂”的重要部分,课程设计基于前两年经验总结,更贴合孩子们的兴趣。
社区书记陈琦强调“把周边资源整合起来,反哺小区居民。”今年,幸福社区高效整合了辖区教培机构、市文联专业力量,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衢州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师资阵容强大。
课程设置丰富多彩,涵盖书法、文艺、书画等传统艺术,更与时俱进地引入AI科普、防溺水安全教育、围棋等前沿及实用内容。7月11日,30多位小朋友就在大学生志愿者指导下,兴致盎然地制作了心爱的万花筒,二年级学生樊芷瑜开心地表示:“我真喜欢今天的课啊,做了我最喜欢的万花筒!”
幸福社区的暑期服务不仅停留在“托管”,更积极向社区治理延伸。通过“银色学堂”等平台,在服务过程中发掘、培育社区志愿者和业委会后备人选,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感,目前社区活动知晓率已超90%,“一老一小”参与率稳步提升。
滨江社区退休教师方永红与衢州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结成“老教师经验指导+大学生活力陪伴”的“双师服务队”。每周六上午准时开启“滨小匠”加油站,以手工实践、兴趣拓展和心理关爱温暖社区孩子;非遗剪纸传承人郑志辉走进灵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带领孩子们在一折一剪间唤醒“匠心古城”的文化记忆;白云社区以“重温七七岁月 传承红色印记”为主题,组织青少年与“五老”志愿者共赴精神洗礼。以抗日名将书法为引,老科技工作者们亲授书法课,引导青少年在笔墨间描摹“红色印记”,厚植家国情怀。
白云街道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社区暑期服务提供坚实支撑。“一方面,积极整合社区活动场地资源,确保活动空间充足舒适;另一方面,针对各社区师资不均衡的痛点,街道统筹调度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力量,精准驰援薄弱点位。”据街道负责人介绍,街道文化站还持续提供免费的围棋、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丰富了整体课程供给。这些举措有效保障了各托管班的顺利开展与质量。
这场“官方带娃”行动,以资源整合为基,模式创新为翼,不仅有效缓解了双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更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收获了知识、技能与快乐。当社区空间转化为成长乐园,当多方力量汇聚成守护之网,“幼有所育”的民生画卷正在白云街道徐徐展开,映照出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