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https://qzrb.qz828.com/html/2025-07/18/content_15616_2415819.htm
在衢州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里,一群年轻学子正用行动诠释着“跨界”与“坚持”的力量。从化工专业毕业生立足校园服务,并延伸至社区教育、规划家政平台,到建筑系学生玩转香薰疗愈经济,并探索乡村特色产业融合,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敢想、敢为、敢闯的创业拼搏精神。
化工学子的“服务半径”拓展
7月15日下午5点,市区浮石路拾忆书院的暑期托管班下课了。“请大家到办公室聚一下。”负责人许峥一边招呼着孩子们,一边步履匆匆地走向临时办公室,他要召集团队商讨明天的课程主题。
“我们7月7日开的暑期普惠托管班,目前有23位小学生参加。”许峥介绍,他们的课程包含丰富的实践类和兴趣拓展类内容,旨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又多彩的假期。
许峥是衢州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4届毕业生,来自湖北咸宁。受家人经商氛围的熏陶,他踏入大学校门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在创新创业学院老师的鼓励下,他从大一起就积极投身实践,入驻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敏锐的他发现校内社团对团建、调研服务的需求旺盛,便发挥善于沟通的优势,组建团队成立了“户外蚂蚁人”,对接校内外资源,成功赚取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孵化园成为他成长的沃土。他活跃于各类创业沙龙、训练营,能力迅速提升。学校指导老师和创业导师不仅给予专业建议,还帮助他策划活动方案、寻找优质场地。他深度参与学校的“非遗进校园·三育融通”项目——大学生邵永丰非遗麻饼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成功组织了“龙游溪口助农年货节”等活动。凭借周到热情的服务,他的每项业务都做得有声有色。
“只要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我都愿意尝试。”许峥说。临近毕业,他又捕捉到毕业生处理书籍资料的需求,短短几天就收购了30多吨书籍资料。经过细致分类,大部分以低价售予学弟学妹。这些实战经历不仅让他的大学生活精彩纷呈,也实现了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去年毕业在即,这位化工专业的学子并未选择传统就业路径,而是在学校的创业孵化园里创立了衢州市衢蜂科技有限公司。就在他探索新方向的关键时刻,创新创业学院的老师主动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校园服务可以延伸至更广阔的社区和乡村教育领域,普惠性服务需求巨大。
经过老师的建议和资源对接,今年3月,许峥果断地将创业触角延伸出去,与建筑专业的学弟方郑渊联手,创办了如今的普惠暑托班。“我们的课程设计丰富多样,还吸引了学院不少优秀学生加入师资团队,所以一开班就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许峥介绍,目前,团队中有多位志同道合的衢州学院毕业生。
暑托班只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更长远的目标是瞄准前景广阔的家政服务行业。目前,许峥正积极在老师的引荐下,对接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衢州建园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计划联合开发一个专业的家政服务平台。
建筑生的“芳香经济”实验
大二学生方郑渊的创业颇具“文艺范儿”。从小热爱文艺的他,却将自己的业务爱好——调香兴趣变成了生意,在校内开设了香薰DIY沙龙,为客人提供“情绪疗愈”服务。“客人在沙龙调配专属香水的同时,还能喝茶读书。”方郑渊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开业,3个半月营收近万元。
方郑渊来自衢江区周家乡。家乡的“新农人”饶胜男创立的集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农场淘果园家庭农场,成为带动周边乡亲致富的引擎,这也让方郑渊深受启发,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得知学校创新创业学院还有创业孵化园,他立马进驻。
选择香薰赛道,则源于自己的兴趣。方郑渊从小对“香”有着敏锐感知,同时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对情绪疗愈场景的需求很高,香氛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会。经过慎重考虑,方郑渊决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商机,开设香薰DIY沙龙,利用芳香精油为人们提供情志养生服务。
“学校对有志创业的学生扶持力度很大,创业孵化园里不仅场地、水电网络费全免,还会不定期开设创业沙龙和训练营,给大家传递最新的创业政策和行业资讯,多方面提升创业能力。”方郑渊说,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他精心挑选了精油品牌,自学了调香,力求为客户带去优质的服务与体验。
走进方郑渊的工作室,只见展架上摆满了精油原液。记者随手拿起一瓶,他立即对这瓶精油进行了绘声绘色的介绍,专业且热爱。
今年,方郑渊带着他的芳香事业团队参加了龙游县组织的乡创中国看龙游·青春共富竞溪口——青年乡创大赛,结果斩获了创业方案优秀奖,项目也得到了在龙游溪口镇老街上开设店面的机会。目前店面已经开始装修,8月份将正式营业。
“开店只是起点。”方郑渊说,龙游溪口有丰富的竹资源,接下去他或将挖掘当地特色,开发黄茶、竹等主题香氛产品,打造研学体验点,让更多学生体验香氛的魅力。
“未来还想创立自己的品牌,把衢州本土香味推向市场。”方郑渊说。
眼下方郑渊这位“斜杠青年”还涉足了多项创业项目,比如和许峥合作开展家教、家政服务等,都是他在不同赛道创业的尝试。
从“单打独斗”到“资源共生”
许峥和方郑渊两位同学的创业实践,只是衢州学院众多创业学子中的缩影。
衢州学院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学校不仅成立了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还制定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校通过建设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打造了“苗圃培育-园区孵化-社会加速”的院校地三级培育体系,并通过举办沙龙、游学、训练营、竞赛和课程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展示平台。
为了扶持学生创业,衢州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推出了为创业学生提供零租金场地、导师帮扶和创业扶持金等措施,还通过“校企合作”链接外部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方便。
许峥坦言:“学校的帮扶对创业学生来说犹如雪中送炭,比如老师为我对接的社区合作就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方郑渊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能走上创业之路,同学校营造的深厚氛围分不开,同老师的精心辅导分不开,“从品牌建设到政策解读,老师教给我们的都是满满的干货。”
如今,衢州学院学子的创业模式正经历着从“单打独斗”到“资源共生”的深刻转变。许峥的公司已经成功吸纳了6名跨省毕业生,方郑渊团队也获得了宝贵的创业扶持金。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赵天晨强调:“学校鼓励学生立足校园需求,从低成本创业起步,但更长远的目标是引导他们走向社会,整合多元资源,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轻创业者的故事正不断续写精彩篇章。正如许峥所言:“创业是高风险投资,但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