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https://tidenews.com.cn/tmh_news.html?id=68a7f65ac8768a00019a71f2&source=1
“日常建议的运动时长是多少?”“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7月中上旬,在衢州市花溪社区活动室,一场“健康大套圈”游戏正火热进行,孩子们每答对一题,就能获得一次投圈机会,赢得小礼物。这是衢州学院“五色花”服务团开展的青春健康教育活动之一,通过趣味互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
今年暑期,衢州学院“五色花”服务团走进衢州市多个社区、村落及残疾人之家,围绕性教育科普、心理健康辅导、法律知识宣讲等主题,开展了十余场形式新颖的健康教育活动,服务超过200人次,有效推动健康知识在基层的普及和落地。
“我们希望通过轻松活泼的方式,打破传统健康教育的刻板印象,让孩子真正愿意听、听得进、用得上。”服务团志愿者李湘表示。
除了游戏化教学,团队还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把“防艾小卫士”、身体认知等课程变得生动可感。在讲解艾滋病传播途径时,志愿者借助图文展板和人体结构模型,引导孩子科学认识疾病、建立防病意识。现场有家长听得格外认真,实达实集团的胡丽敏女士在课后主动询问课件资料,打算回家给孩子做延伸科普。“这样的课程实用又接地气,我们家长也很需要。”她说。
心理健康也是“五色花”服务团关注的重点。志愿者们带来“情绪卡片”“优点树”等工具,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在“说出你的NO”课堂上,通过场景演练,教会他们如何坚定回应不当接触,建立边界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法律知识也没缺席。志愿者结合校园欺凌、网络诈骗、防性侵等真实案例,讲解法律条款与自护技巧,还创编了一套“自护操”,把防护知识转化成简单易记的动作,提升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课程中还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在金河湾社区,“二十四节气与健康”课程把养生知识与饮食、作息结合,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王质遇仙”本地传说则通过故事会和绘画创作,激发孩子们的文化认同和想象力。饮食健康科普也紧密结合衢州本地特色,让健康理念更贴近生活。
除此之外,服务还惠及特殊群体。在荷花街道残疾人之家,志愿者设计了棋类互动、彩扇绘制、千纸鹤折叠等活动,注重动手训练和协作参与,为服务对象提供锻炼协调能力、促进交流互动的平台。
据了解,本次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形成了“课堂—家庭—社区”等多维延伸模式,实现了科普传播、文化传承与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服务团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优化课程、拓展服务范围,在新学期面向更多社区和乡村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逐步建立长期支持机制,为构建青春健康教育体系探索更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