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238283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衢州地处钱江源头,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年暑期,衢州学院“绿水青山探源”实践队聚焦地方生态治理需求,赴衢州市开化县钱江源流域,开展福寿螺入侵与防治专项调查研究,以实际行动为当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队深入开化县齐溪镇、马金镇、池淮镇、华埠镇、下淤村等地,深入乡村生态一线展开调研。队员们俯身水稻田埂,仔细甄别福寿螺卵块,记录分布密度;沿河岸浅滩细致观察福寿螺活动轨迹,标注重点区域;走进村民家中,用通俗语言讲解福寿螺危害,收集群众防治意见与经验反馈。实践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开展此次调研,核心目标就是摸清福寿螺在钱江源流域的入侵范围、密度及扩散趋势,精准掌握其生态影响现状。只有把这些基础情况摸清楚、弄明白,才能为后续针对性制定科学、可行的防治方案提供扎实依据。”
经过连续多日的实地考察,实践队系统梳理出福寿螺在不同水域和农田的分布特点。与此同时,实践队通过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收集村民常用的“人工养鸭”“化学药剂”等实用防治经验,这些来自一线的鲜活案例与数据,为后续形成科学有效的防治建议筑牢了扎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了解福寿螺防治体系,实践队前往马金镇人民政府和开化县农业局,与一线防治工作人员及专家开展座谈交流。马金镇防治负责人指出当前监测面临的困境:“山区水域分散、福寿螺繁殖迅猛,单纯依靠人工巡查效率低下。目前我们正尝试结合村民上报机制,扩大监测覆盖面,提升防控实效性。”开化县农业局专家则系统讲解了福寿螺的多重危害:“它不仅直接啃食水稻幼苗导致减产,其鲜艳的卵块还严重影响如诗画下淤等旅游景区的自然景观,同时可能作为寄生虫中间宿主威胁人群健康。”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介绍了综合防治策略,包括人工摘除卵块、设置诱集产卵设施等物理方法,“稻鸭共育”等生物防治策略,以及在必要时审慎使用化学药剂,最大限度减少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与专家的深入交流,实践队对福寿螺防治的复杂性与科学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为后续形成针对性建议提供了专业支撑。接下来,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开展数据分析、撰写报告,将青春实践成果转化为地方生态治理的实用方案,为开化县推进福寿螺科学治理、农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本次调研实践,不仅让 “两山” 理念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为破解乡村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现实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更生动彰显出衢州学院青年学子服务地方、守护生态的责任担当。